英雄之子的寻根路 ——探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四一师第四二一团简记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 10362
编者按:于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揭竿而起;在政局混乱之时,他们听从了党的召唤。坚持抗战八年,他们无愧为“民族的脊梁”、家乡人民的骄傲!他们便是“景县抗日义勇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步兵第一四一师四二一团)。抗日战争,它开辟并坚持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黑山阻击战”使之一战成名;回师湘西,清除百年“匪患”,留下了《乌龙山剿匪记》的传奇;抗美援朝,它两次击败美国王牌军“骑兵一师”;中越边境反击战,坚守“猫耳洞”战胜顽敌。这是一支英雄部队,几十年铁血征战军功赫赫。这支“正义之师”现在身在何处?让我们随英雄之子刘志刚一起去探访。
英雄之子的寻根路
探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四一师第四二一团简记
文|刘志刚

    1986年,景县抗日义勇军大队在《景县志》中被定性为:“旧民国时期的一支游杂武装”、这是对景县历史上最应引以为豪的人民武装从“源头”抹黑!经过近三十年的求索,我终于下定决心,去西安探访七十八年前在河北景县建军那支军队,弄清楚它是不是当年的“景县抗日义勇军”,因他关系到当年上万名义勇军将士的历史结论。
    2015年7月22日,为了寻找当年的河北“景县抗日义勇军”,我从北京出发去访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步兵第一四一师第四二一团。七十六年前,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的年代,我出生在这个团。该团的源头是河北省“景县抗日义勇军”。刘甦(我的父亲)是义勇军的创始人,是该团的第一任团长。但是,1945年10月父亲把队伍带到东北后就调离到别的部队,七十年来没有和这个团联系过。所以,我是带着强烈愿望和许多未知数出发的。
这次到老部队寻访,得到了梁兴初司令员(四野十纵是该集团军的前身)的家人和集团军党史办王世泰主任的帮助,受到了四二一团亲切的接待,对支持过我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感谢。

                    
    让我震惊和感动的是走进军营,见到的第一块团队历史展牌,第一句话就是:“我团1938年8月在河北景县组建。”顿时,我心如潮涌,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泪水向心里流淌。好像压在我心上的一块巨石被骤然推翻了!桑文重(注 原一四一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的儿子告诉我:“父亲生前常跟我们说起你父亲,1943年他给刘甦老团长当警卫员,抱过你!…”我终于可以向着历史的天空,向着成千上万抗日义勇军将士的忠魂大声呐喊:“你们创建的军队我找到了!祖国没有忘记你们!人民军队没有忘记你们!”找到了部队,我仿佛找到了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这次寻访,让我亲眼见到了在河北景县建军的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步兵第一四一师第四二一团。该团在冀、鲁、豫边区坚持抗战八年,创建革命根据地,他们无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这个历史时期部队将士基本都是“华北子弟兵”,是景县人民的无上光荣!
亲眼见到了生我养我的老部队,我也因此见证了“景县抗日义勇军”的辉煌历史。“大河浩瀚万里,始于涓涓溪流”, “景县抗日义勇军”是景县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精神的体现,是这支伟大军队的源头!是景县人民的骄傲!
    在这里,我亲眼感受到了步兵第一四一师“第四二一团”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边境反击战”和驻守祖国边疆漫长的国防线上立下的丰功伟绩。七十八年的征程,是由无数将士的生命铸就的,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支军队!我要用余生继续书写这支军队的光荣!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于北京
 
编后语:本文作者刘志刚系四二一团首任团长刘甦(原名刘金科)之子。刘甦这位“景县抗日义勇军”的创始人之一于1945年10月把队伍带到东北后就调离到别的部队,此后七十年未能与这个团取得联系。2015年7月22日,于七十六年后作者再回四二一团,瞻仰父亲及其战友们铸造的这支“铁军”。
[上一篇: 当代好人——王绍永 ]    [下一篇: 我的父亲母亲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