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化尖兵”吕建民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9-10

浏览次数: 1324
 文|周景红 吉振峰 郭在柱
人物简介:
    吕建民,1982年11月生,河北平泉人。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二营四连四班班长。2000年12月入伍,2002年10月入党。他先后攻克10项防化新装备训练难题,被聘为总装备部防化专业某新型装备专家组成员、某工厂新装备专家组成员和防化学院城市反恐某型洗消装备研究课题组成员。担任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洗消组组长,50余次执行应急救援、危险化学品处置、防化保障和重大演训等任务。个人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被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北京卫戍区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官兵向吕建民同志学习。

2013年被北京军区表彰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2010年11月19日,新加坡骄阳似火。中新“合作—2010”联合训练开训仪式在新加坡某军营举行,中方参训部队系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
    装备展示是开训仪式的重点内容。为体现展示效果,防化团装备展示组组长吕建民,主动穿上隔绝式防护服,背负30公斤的洗消机,站在排头接受参观。没多久,防护服内的温度已达50摄氏度,吕建民虽然浑身流汗,却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看到这一切,新加坡军方现场最高领导张仁祥准将吃惊不已。在这样的高温天气里,新加坡士兵一般不会主动充当“模特”,更难有这样的意志力表现。准将随手拿起一件便携式防化装备,问及它的构造、用途、性能和原理时,吕建民对答如流,准确无误。“中国军人厉害,真了不起!”准将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铸魂励志
    刚入伍时,吕建民就引起了新兵班长寸周利的注意,因为他的口袋里老是鼓鼓囊囊的。寸班长有些疑惑:什么东西这么重要,老是要随身带着?难道是吃不饱饭,自己买的零食?要不就是现金?万一丢了,那可就麻烦了!
    寸班长就找到了吕建民:“你这口袋里装的什么宝贝呀?”吕建民主动把自己的“宝贝”拿了出来。原来,他对指导员讲的理论知识,尤其是一些党史、军史知识非常感兴趣,就用小本子做了一个口袋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学一学。

吕建民组织教学
    正是凭着这股近乎痴迷的学习热情,吕建民在新兵考核中取得了理论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
    口袋书一揣就是十余年,吕建民把党的创新理论当作立身之基、导航之灯,利用课余时间刻苦学习,先后通读20多部理论著作,写下30余万字读书笔记,剪贴了2大本学习文章。总结出骨干领读、纸条背记、提问对答、图形示意、体会引申等理论学习小窍门。
    这些年,吕建民8次在团理论夜校、营文化讲堂介绍学习成果,12次参加房山区“党在百姓心中”巡回宣讲,以亲历亲为亲闻的感人故事,为万余干部群众作了精彩报告。
     “心中有盏导航灯,军旅航向‘不跑偏’”。吕建民扎根山沟10余载,三次代理排长,两次提干未成,他自觉服从组织需要,从未气馁懈怠。他舍小家、顾大家,因工作任务需要,3次推迟订婚、5次推迟婚期,主动做好家人工作;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别人有困难总是积极相帮,5次参与义务献血,13次为贫困山区和患病战友捐款共计万余元;他牢记宗旨、热爱人民,5次帮助驻地防疫消毒,80余次参加助民劳动,从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吃群众一口饭。
    理想信念坚定,工作干劲就足。吕建民在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独立执行任务,在一次次自我超越中演绎了现实版“士兵突击”。他在全团战士中率先掌握电脑技术,自学掌握会声会影、photoshop等软件操作,制作了21部训练教学课件、16块训练教学展板;他白天努力工作,晚上挑灯学习,还取得南京政治学院、河北经济学院的自考本科“双学历”。
    苦练本领
    位于燕山脚下的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是参加过包括我国首次核试验在内的历次核化试验的功勋部队,是全军唯一一支担负国家陆上核生化应急救援和跨区应急机动作战任务的拳头力量,有着全军最先进的专业救援装备。
    刚接触洗消专业时,吕建民喷出的水柱忽高忽低,喷上四、五十下就手臂酸痛、手掌发抖。于是,他加大辅助训练强度,每天握力器训练、喷枪端举近万次,现在能够连喷一千下不休息。
    炎炎夏日,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就像处在桑拿室;三九寒天,拿着湿漉漉的喷枪就像握着一块冰。长时间在潮湿环境中作业,落下了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无论条件多么恶劣、环境多么艰苦,吕建民从没有退却过,练就了过硬的基础素质。
    为练好基本功,吕建民仔细研究洗消角度、速度、距离对效果的影响,认真试验不同地域、照明、风向等条件下的最佳数据,12次在卫戍区、团组织的专业比武中夺冠,反复试验的新型运输车洗消标准被写入军事训练大纲。

吕建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凭着对求知的渴望和天生的灵性,吕建民触类旁通,刻苦好学,掌握了全团7个专业210个课目的训练,总结出“看水识毒、观叶知毒、见色判毒”等技巧,对5类9种毒剂的特性了如指掌。在“合作-2010”中新联训等涉外军事活动中,他以“侦得准、消得净”和“一口清、问不倒”的过硬素质展示了国威军威。新装备交付部队,吕建民爱不释手,总是要先学一步、先练一技。他通过对照说明书学习、向机关领导和身边战友请教,掌握了全团6大类百余种专业装备的操作。
    前些年,团队列装了某新型洗消装备,喷洒功率大、工作流程短,但因科技含量高没有人会使用。团队成立攻关组,吕建民自告奋勇加入其中。面对这块“硬骨头”,他着魔似的对着使用说明一遍遍地试验,遇到实在搞不清楚的问题,就直接给厂家打电话。训练中,他通过40多次实验发现一个关键报警程序的基础参数和操作数据出入很大,且总是出现误报,就和工厂科研人员沟通讨论了十几次,开始人家就是不理他的实践结论,一个劲儿讲理论依据,吕建民倔劲上来了,硬是把几十次的操作过程、统计数据用图表绘出来,并提出了改进方案,最终使问题圆满解决。
    在近两个月的攻关时间里,他整个人都黏在新装备上,积累了近十万字的操作体会,总结了87种操作小窍门和情况处置经验,参与编写了装备使用教程,规范了该型装备11个标准技术动作,撰写和参与撰写了新装备的《基本操作》《维护与保养》等十多篇研究文章和教案,使新装备迅速形成了战斗力。

2013年2月作为优秀基层官兵代表为新战士作报告
    成了新装备“专家”,吕建民的问题越来越专业,身边战友和机关领导的知识已经不能为他释惑。吕建民一有机会就到防化研究院等单位拜师,还自费购买了国内外专业书籍研读,并积极参与新装备的改进创新。这些年,他共有5条装备改进建议被总部采纳使用。如今使用的某改进型装料桶、某卡扣式喷枪接口、某型侦毒器、某型手持侦毒器等都是经他建议改进的。
    夜间识毒、洗消是一个训练难题,他通过实践,摸索出“光滑石头逆光观察、粗糙土壤直射观察、绿色植物综合观察”夜间识毒要诀和“摸、近、防、记、探、听、补”夜间无照明洗消要领,被团队推广。
    严寒条件下,喷洒车吸粉器抽吸干粉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管路堵塞现象。吕建民大胆采用在吸粉器内涂蜡的方法,轻而易举将问题解决。迄今,他先后破解严寒条件脱下的防毒面具结冰、某型喷洒车排不净余液等20多个难题。
    蹈险救灾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防化兵的真实写照。入伍以来,吕建民10次出色执行泄露化学品处置、有毒危险品押运、日遗化学武器打捞;11次参与山林灭火、抗洪抢险、抗击暴雪,次次冲锋在前、率先涉险,表现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被官兵誉为“救援尖刀”。
    2003年9月,原宣武区一建筑工地挖出了一个不明弹体,疑似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弹,部分可疑气体溢出,散发异味,3名工人中毒。情况危急,如果处置不当,将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惊恐万分。吕建民带领班组奉命处置,侦察、化验、洗消,一干就是3个小时,防化服内的汗水足够装半个矿泉水瓶,身上的痱子奇痒难忍。他一直咬牙坚持,直到圆满完成任务。当地群众看着累得已经虚脱的吕建民,感动地说:“解放军真是我们的守护神啊!”地方政府领导为此还专门给部队发来感谢信。
    防化兵战斗在反核生化恐怖袭击、有毒有害危险品处置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战场,不仅要反应迅速,还要经常忍着疲惫连续作战。2003年,非典肆虐,吕建民和战友一同执行公共场所、居民房屋的洗消任务,连续半个月早出晚归,每天10小时以上超负荷工作,经常累得腰酸背痛,躺下就不想起来。他咬牙坚持,为战友们作出了表率。
    防化兵平时训练接触的是实毒,遇到情况处置的是未知化学毒剂、放射性物质,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生命。吕建民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毒魔。
    2010年10月,房山区一化工仓库失火,团队30人前往救援。吕建民第一个抱起随时可能爆炸的化学铁桶,小心翼翼地慢步前行。战友们在他的带动下,一起将300个桶运至安全地带,媒体称赞他们是“不怕死的军人”。  
    2012年7月,房山区韩村河镇一仓库内保存的18个大型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储存罐泄露,吕建民主要负责远程实时监测任务。在3天救援时间里,他吃住在指挥车内,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吃方便面,目光一刻也不敢离开不断变化的监测器屏幕,生怕错过关键数据影响救援工作,危及附近村民生命安全。经过与战友的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这次任务的胜利,保证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北京市领导视察救援工作时,专门对他提出表扬。除核生化应急救援任务外,吕建民和战友们还担负着山林灭火、抗洪抢险等任务。
    2012年4月,驻地附近小西天风景区突发火灾,吕建民手持灭火弹苦战火魔,高温烤焦眉毛和头发,粉尘布满口腔和耳朵。他没来得及喝一口水、拂一下灰尘,直到和战友们一起扑灭大火。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暴雨,局部地区房屋淹没、桥梁坍塌。一根电线杆斜躺在路中央,水齐腰深,房屋淹没,村里一片汪洋,分不清哪儿是道路,哪儿是河堤。“快救救我们……”3名群众被围困在房顶,一见到救援官兵的身影,拼命挥动着手臂呼喊。吕建民带领战友不顾房屋倒塌的危险,迅速爬上房顶,将3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暴雨如注,水位继续上涨,周围一片漆黑,洪水的咆哮声和群众的呼救声交织在一起,救援官兵心急如焚。救援分队现场指挥员迅速将救援队分成10个救援小组,每组10人,逐家逐户进行搜救。战士们用背包绳相互连在一起,防止被洪水冲散,借着手电的微光,向一户户院落摸索前进……
    “门无法打开!”第一救援组组长吕建民带领本组成员随即跳入村民院内,院内积水已至胸口,他们将屋顶上的一家人小心地解救下来,背着被救群众一步步艰难地向安全地带转移。
    在5个多小时的救援过程中,吕建民成功转移了14名群众。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救援,再加上洪水中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他的身体,吕建民终于体力透支晕倒了。等他醒来后,已经安全转移的群众都劝他歇会儿,他却不顾劝阻,又向村里走去……

吕建民北京7.21暴雨救灾处置灾区
    “高庄半山腰上有人被困,请求救援。”凌晨1时45分,团值班室再次接到求救电话。吕建民奉命与6名战士火速前往实施救援。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多被冲毁,救援地点位于一个采石场,通过强光手电隐约看到有几名群众蹲在山坡上,前面是百米深的悬崖,悬崖下是深水坑。吕建民带领救援小组在不到一米宽的小山垄上向目标靠拢。吕建民冲在最前面探路,他抓着扎手的灌木和杂草屈身前行,被大雨冲刷的石头又湿又滑,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悬崖、坠入深渊。他忘掉了恐惧,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雨夜里经过3个多小时的搜索,找到了所有被困群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称赞他们是“七勇士”。吕建民本人被北京市评为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先进个人。
    无私育人
    吕建民3次入团教导队当教员,连续10年当班长、代理排长,他所在的团目前有43名干部、137名班排骨干是他带过的兵,个个对他佩服有加。
    “好班长的标准是什么,我总结就是能教善训,科学育人。”他先后10余次赴防化学院、防化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参观见学,向专家讨教装备的工作原理,各种毒剂的反应机理,回团后再向官兵进行详细讲解。为了把专业课程讲得更加生动,他认真研读《微反应》《教育心理学》等专业书籍,跟着《百家讲坛》学语言技巧,形成了善于说理、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
    新兵专业训练时间紧、课目多,他独创“一条龙”训练模式,将连队所有专业课目设成四个作业点,组织新兵按标准逐课目反复进行过关训练,既解决了训练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几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在营团作示范教学,每次都赢得满堂喝彩,其中5篇涉及重难点课题的教案、10多个训练绝活被团队推广。
    截至目前,他先后20余次在全团、60余次在全营作示范教学,每一次都赢得学员的好评。个人自编的5篇教案、自创的10余个训练窍门被卫戍区、团推广。
    每次走过营院的主干道,吕建民总要抬头看一下那熟悉的面庞。宣传灯箱上一位身穿防毒衣手持防毒面具的帅气小伙,目光炯炯看着前方,眼神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他是董云,我的副班长,我们是老搭档。”吕建民介绍道。
    吕建民当班长的第二年,因为四班一直没有副班长,连队考虑到董云是连队干部专门挑选出来的尖子,就把董云安排到四班当副班长,希望他们能“强强联合”,把四班带成尖子班。
    董云的优点是身体素质好,军事共同课目是他的强项,缺点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董云跟吕建民是同批兵,给吕建民打下手让他不服气。平日里,副班长董云总跟班长吕建民“过不去”,班里战士给董云起了个绰号“董不服”。
    吕建民深知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主动找到董云聊天,苦口婆心的劝说,“董不服”更感觉班长是在管自己,不仅没有受到触动,心里更加不服气。
    吕建民明白,打铁必须自身硬,不露真功夫不行。一次五公里越野训练时,吕建民右脚踝受伤。此时,不知情况的董云向吕建民挑战,硬要与他比比谁厉害。
    吕建民没有拒绝,拖着受伤的右脚,飞一样冲了出去。结果,自命不凡的“董不服”被“瘸腿”吕建民远远甩在了后面。比试结束,吕建民的脚踝肿得像个小馒头。看着班长的伤腿,“董不服”低下了头:“班长,我服了!”这不服,那不服,“董不服”最终还是服了吕建民的“硬功夫”。当天晚上,他们俩推心置腹聊了个把小时,消除了心里隔阂,董云发誓要好好配合班长工作。打那儿以后,两人再没红过脸、吵过嘴。年底的基础训练比武中,他们所在的四班一举拿下7个课目前三名的奖牌。
    吕建民感到,班长要像园丁一样培养战士,像兄长一样关心战士。针对“90”后战士特点,他总结出做思想工作要把握时机、因人而异等“十法”,激发士气要善于依靠活动、利用特长等“五法”。
    新兵王文宇不适应部队生活,1米80多的个头、五大三粗的东北汉子,打扫卫生哭、到训练场哭、上教育课哭,被戏称为“王三哭”。新兵下连时哪个班长都不愿意要。
    别人不要的兵,吕建民敢要!他主动找到连队,要求把小王分配到自己班里。训练时,吕建民对他一视同仁、严格要求;课余时真心关爱、耐心教育;工作时和小王结对子一起执行险难任务,经常在班里讲传统、组织战斗精神故事会,发动全班接纳、关爱新战友。
    不到半年,大家惊奇地发现“王三哭”成熟了,成了精通训练的“多面手”。在全团专业技术比武中,“王三哭”不畏强手,夺得洗消专业第二的好成绩。
    不少人称赞吕建民慧眼识珠,从垃圾堆里都能扒拉出“宝贝”来。
    面对褒奖,吕建民却笑着说:“我哪有那么大本事,懂得识珠、识宝的。我只是认准一个理儿‘浇树浇根,带兵带心’!”
    这些年,4名战士在吕建民的帮助下提干或考上军校,3名“后进”战士经他转化走上骨干岗位,20多人立功,60多人被表彰为先进或受到各级嘉奖。
                                           编辑|孔婷婷
[上一篇: “高铁成式警卫战士”邓帅 ]    [下一篇: 开国将军李中权—百岁开国将军的中国梦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