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平:纵情山水 意随高远 ——我以我心写山水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1-19

浏览次数: 999

李叔平:纵情山水 意随高远

——我以我心写山水

|李岩

李叔平,字金海,号江海,1964年生孔孟之乡——山东济宁。齐白石传人、现任中国国家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学会会员、香港特别行政区书画社社长、中国振鸣书画院常务理事、文化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中心专职画家。作为齐派风格的画家,李叔平以山水画、虾而闻名,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多次获国家重要奖项,被全国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暨澳门回归十周年华表奖》邀请赛中获得金奖。作品《漓江秀色》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艺术,被评为一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作品在中国上海当代书画家名家精品邀请展中获一等奖。并编入《中国上海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作品集》艺术。先后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家词典》、《金鹰奖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集锦》、《永乐宫国际书画作品集锦》、《当代书画名家精品收藏名录》、《19492009中国书画60年名家名作经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传世精品集》、《中国书画家大典》、《中华名人大典》、《祖国娇子》、《国学名人画集》几十部书画集。多次受到国内外各地邀请参加画展并获奖达30多次,2004年齐白石艺术研究院全国巡回展荣获一等奖,其中《风雨同舟》、《江山多娇》、《终归大海做波涛》及《李叔平山水画精品集》均受到同行称道。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国邮册发行组委会发行了“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家马年邮票”,其中收录了李叔平的作品。

李叔平先后被授予“中国书画家百杰”、“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2009炎黄书画艺术年度人物”、中华名人艺术形象大使、爱国主义艺术家、翰墨大家等称号。

李叔平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成就斐然。1225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虽年过天命,但李叔平先生精神矍铄,尤其提笔于宣纸之上时,更是神采飞扬。李树平老师见到记者,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和善可亲,记者很顺利地进入了采访。

 童趣当时翰墨缘

当记者问及如何与翰墨结缘时,李树平坦言自己小时候比较喜欢收集昆虫,当时希望自己可以做一本完整的昆虫名录,包括昆虫的名字、所属、及外观。所以经常画昆虫,以便使昆虫名录更加完整,不曾想,美术功底就这样慢慢练就了。创作前期,受居住环境影响,笔下多是花鸟虫鱼,却也不乏生机与乐趣。后来游览山水名迹,被祖国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所深深震撼,于是试着创作山水画,并渐渐喜欢上山水画。李叔平的山水画造诣很深,但在艺术上也经常潜心研究大师作品,像雷正民、于志学、冯远等国内一流艺术大师。

李叔平说,他曾经在秦皇岛设计过玻璃花纹,而且现在市场流行的玻璃花纹有四种仍然采用的是他的设计。他还做过树皮画等一些创作,这些艺术创作经历,更加积淀了他的艺术功底。

忆起书法学习创作之路,李叔平感慨颇深。二十年来,虔诚学习,遍访名师,登门求教,1984年又到艺术的殿堂——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专业学习山水画创作,这些经历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1989年在徐州结识国画大师李可染教授,并得到亲笔指导。后得到雷正民、权希军,刘永泰先生(齐白石弟子)、娄师白、邹德忠、刘艺、王文芳、于志学、程振国、李柏洲等名家的指导,其艺术生涯起点之高令人惊羡,深得名师笔墨妙法,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李叔平仍然记得恩师刘永泰先生经常强调的“功夫在画外”。所以一直坚持读书,练字,丰富内心,勤修苦练,潜心创作,熟读背诵诗词歌赋,感受其特有的文学灵性与诗性。他的山水画,时代与人文情怀并重,大气磅礴与鲜润娟秀共存,绮丽风光与深邃意境并重,静谧凝重与生机萌动共存,冷峻清丽与温馨祥和并重。

笔墨之间显神韵

参观完李叔平的作品,记者被李叔平的山水画所深深吸引,他把“泼色泼墨”与“皴墨皴彩”结合在一起,加上恰到好处的“留白”,使得笔下的山水既意境高远又回味悠长。如《东岳禅光》,诗意的宣泄,清新明快,皆由线性笔墨结构与团块性笔墨结构相互融合,气韵生动,刚劲醇厚。《人居福地聚宝盆》既有线的穿插,又有面的铺设,还有线与面的组合,更有形和色的铺设,传统山水的大美意境,笔笔见功力,现代笔墨构成的活泼传情,以墨破彩,别开生面。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李叔平多数山水画构图较满,以墨抑或色为面,来衬托线条及主体,泼墨于自然,精细似工笔,主次分明,古典古朴,格调优雅,既见变化与灵异,亦存张力与层次,更有神韵和意境,也不乏气势和曼妙……诗情尽在画意,画意尽在思想,其画喜松,在山、水、云、雾之间,松之遒劲,昂然向上,高傲高贵,使人浮想联翩,尤显震撼。

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中讲:“水墨至上,山水为大”。水墨丹青的画作也更加显得清丽素雅,清气逼人。赵孟頫先生曾在其《画缋随笔》中写道:“洗尽铅华尘埃定,吹尽黄沙始见金。凡画至此,定臻妙境。”李叔平的山水画便是如此境界,在李叔平的《群峰锦绣吉祥来》的画作里就深刻体现了这一点。洗尽铅华,万物肃静,群峰林立,却不显拥挤,或高远,或进深,让观者眼界顿时开阔。而且留白的运用更是彰显了创作者艺术造诣之深。如《清凉境界有高僧》,山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恍然如梦,亦真亦幻。

我以我心写山水

李叔平很谦虚,说还要多多学习他人之法,才能继续进步。他说自己需要学习的是大家们的开创山水新境界的勇气与魄力,打破古今山水画图贯通的信心和努力。从李叔平的一系列或气势宏穆,或大明境界,或钟灵毓秀,或旷朗无尘即浓、淡、枯、涩的山水图式之中,总能感觉他对创作的孜孜不倦。

石涛题画曰:‘笔如削鉄墨如冰,冷透须眉看小乘,若贵眼前些子热,依然非法不足凭。’其意在用笔要干净利落,用墨要冰清玉洁,自然清气逼人,心无挂碍,自可远俗。满纸昏黑之气,实乃恶俗之象也。” 李叔平的画作超凡脱俗,充满着意象高远、清幽朴实的诗意美。他的山水多以水墨为主,没有商品画重复制作和华丽色彩,而是充溢着诗意之美,这种诗意美不是古人寄怀式的隐逸趣味,而是心境的变迁和画境的融入。当然,这也是与李叔平自幼背诵诗歌离不开的,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李叔平对诗词歌赋的积累,使得其画作自有一种诗的气质。

苏轼曾经说过:“平淡乃绚烂之极也”。《论语》中也有:“绘事后素”的美学观点。李叔平的画作便是如此,大道至简。之所以有如此的造诣,是与李叔平的对前人的继承以及自身努力创新所离不开的。

继承与创新

20世纪以来,无论是主张中西融合的“融合派”的艰辛探索,还是提倡固守传统的“传统派”的孜孜开拓,中国画始终不能摆脱无法体现当下时代环境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西方现代文化的压力,同时也来自中国画自身,即历史的与现实的。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家个性活动的表现,如果说任何艺术创作者的个性生存经验必然是具体的同时也是历史的,那么任何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创作观念、语言形式及审美趣味也必然是具体而历史的。面对传统水墨画的窘境,许多艺术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改革。

李叔平对前人的山水画多次研磨,创作技法几乎是烂熟于心,而浸淫其间许久的好处是,打通与古贤在山水之间探索顺天应人淡然无极的生命密码,继而寻找与大自然和谐共鸣的大美基因。同时,与时俱进,将山水画加入现代元素,中西结合,博取众长,突破创作瓶颈。李叔平的山水画里总是流露着云蒸霞蔚,灵动典雅,又兼具时代与人文情怀。对画中之物,李叔平笔下有另一番见解:石头乃山之骨骼,树乃山之肌肤,水乃山之血液,松乃山之灵魂。如此再赏,画中便多了诗人的浪漫,多了男儿的壮志,多了家国的情怀,

细看其娴熟的笔墨,笔力遒劲,墨色飞舞,如音符般跃然纸上,无论是晴岚烟雨的田园人家,还是浑厚开阔的荒原,巍然耸立的林立群峰,都是他继承传统与创新的表现。他在突出北方山水注重结构的皴擦点染,也强调南派山水注重笔墨蓊郁的气韵高华,实景与虚景并存,豪放与精细相间,在大开大合中将水墨尽情发挥,这就是他喜欢的表达方式,这就是他情真意切的水墨心象。李叔平的山水画古朴大气、厚重磅礴、超凡脱俗,彰显人文情怀及艺术神韵,在传统山水画中植入西画艺术养分,是李叔平在中国画上的一种"洋为中用"的尝试与突破。

造化钟神秀

李叔平说自己最喜欢去泰山,曾登临泰山百余次,除了出身齐鲁的家乡情怀之外,泰山的雄伟壮丽也深深震撼着李叔平。作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圣地,泰山有着数千年文化承载与传承,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与文人墨客喝彩的泰山,早已成为华夏子孙心中永远的归根情节。中天门、迎客松、十八盘、南天门、天街、五岳独尊、玉皇顶、姊妹松…真是无处不雄奇,无处不瑰丽。而对于李叔平,泰山还有另外一层意义。

李叔平回忆说,1997年,上海造币厂面向全国征集第五套人民币面值背面图案,李叔平觉得这事一次为祖国贡献和考验自己的好机会。于是开始思考画什么,但是想来想去始终想不出画什么,那是一种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创作瓶颈。李叔平说,设计人民币背面图案关系到国家形象,必须慎之又慎。然而,截稿日期日益临近,而李叔平还没有任何满意的构思,这让李叔平郁闷非常。

就在此时,几位画界朋友邀请李叔平到泰山写生。站在泰山上,李叔平顿时豁然开朗。面对泰山的巍峨与雄奇,李叔平突然灵感满怀,并随手记下,以免忘记。回到北京工作室,李叔平立即投入创作,不久两幅画作华丽诞生,但是这该如何选择呢。李叔平陷入两难境地。冥思苦想之际,一个大胆的念头袭上李叔平心头:何不将两幅画合成一幅?于是,李叔平将两幅时空两异的景色画于同一张宣纸之上,寄往上海。

据李叔平回忆,那是在1999年上半年,上海造币厂打来电话告知李叔平,李叔平为第五套人民币创作的画稿已经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将作为第五套人民币五元面值的背面图案。也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五元人民币背面图案。每念及此,李叔平仍然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可见李叔平老师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阿!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李叔平特别喜欢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外国人非常羡慕的。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己更要珍惜、学习和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他在创作山水画之余,也经常练习书法,李叔平说,自己最喜欢楷隶,喜欢它的端庄大气。

李叔平积极响应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积极投身创作,精益求精,为人民献上更好的作品。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走入高校,向同学们宣讲中国书画艺术的美妙,希望我国新一代的建设者能够承担起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编辑|李岩

[上一篇: “鬼才”萧宽先生之国画篇 ]    [下一篇: 日积月累方称雄 ——为庆贺建雄60周岁暨《墨池斋集雅》出版而作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