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秀:默默生活,书画人生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4-08-05

浏览次数: 1058

马景秀:默默生活,书画人生


马景秀简介:马景秀。:号:天官。小名:马向东。笔名:向东。全国著名书法家。63年出生于河北,自幼受家父影响,酷爱书法的学习和研究。临于两王二赵,怀素及张迁之贴。其作品在全国十几个书画大赛中获得过各级奖项,被编入  多个书画名家集册。其中《群贤毕至》、《顺其自然》、《厚德广惠》、《红军不怕远征难》、《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被在国家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馆等重要的、钓鱼台国宾馆及韩国大使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西班牙企业家、新加坡友人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和个人收藏家收藏。马景秀现为华北书画院院长,华北书画艺术名家联合会会长,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河北省书协会员,中国《商品与质量》周刊社315《焦点关注》专职书法家。
深灰色T恤搭一件灰色休闲裤,一身运动休闲的装扮显露出主人公逍遥悠然的人生态度。作为现任华北书画院院长,著名书法家马景秀出现时,一种儒雅悠然的气质漫于缓缓漫于空气中,似乎消弭了炎炎夏日的燥热。
在赤子文化创意中心,我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儒雅却不失幽默的书画家。
马景秀院长亲切地微笑着亲切地向我问好,在这种极其放松自如、悠然自在的氛围下,平易近人的马景秀院长几乎让人忘记眼前之人的身份,更像是一位和善可亲的朋友。
在赤子文化创意中心,我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儒雅却不失幽默的书画家。

积爱成福

京城一支笔
由于他写字和绘画画惯用同一支毛笔,而且在处理线条粗细、干涩、浓淡、软硬以及把握字的大小等方面十分到位,可谓匠心独具,挥洒自如,且新颖别致,富有创意,因此被称为“京城一支笔”。
同时擅长各家书体,难免会陷入失去自我风格的囹圄。对此,同时擅长两王、二赵、怀素及张迁之贴的马景秀院长说道,“你是一个学者,学习之人,而不单纯是在模仿,学习的是基本功,比如蚕头燕尾,运笔力度等,而非他的字形,把握了这一点,就能走出来。”马景秀院长的书画作品说明了这个道理,《福》字是他创作的佳作——结字造型,可谓书中有画,书画一体,广受欢迎;《竹子》图富有情趣,疏影横斜中衬出一节竹竿上的字迹:大爱后福。
谈到在临帖学习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方法可以避免陷入迷失自我的囹圄时,马景秀院长说,既是“学者”,就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自己的个性。他认为,在书画这个科目里,是“学无止径,创无直径,超无直径,精无止径”的。如果你一味条条框框,没有大胆改革之变,没有超前人之举,没有化前人之行者难以称之家也,充其量是个学者。
采访期间,不时有慕名而来参观的人过来与马景秀院长交谈,很多人直呼其为“大师”,关于现行于社会的“大师”“大家”等诸如此类的称呼,马院长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说,其实“大师”还是停留在“师”的层面,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大家”是说明此人的才学是非常宏观的,绝不仅限于一个方面。说到底,“大家”是比“大师”高一个层面的。
 
马景秀作品
我书意造本无法
书法是画出来的,绘画是写出来的。书法的最高境界便是书画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谈到书画创作心得时,马景秀院长借用了北宋书法家苏轼的话“我书意造本无法”来表达自己对书画创作的观点。书画学习有章可循,但书画创作本无法。
马景秀院长自八岁便开始学书画。彼时出于爱好而学,而此时,对于马景秀院长来说,书画,更是一种精神支柱。在书画里,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生活韵味和哲理。因为你在创作时,不自然的就会将你的个人思想融入其中,所以你的生活还有你所理解的社会也就呈现其中了。马院长讲到自己早年的一次生意上的失败,强调了作为精神支柱的书画,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说自己吃饭时也随性写上几个字,甚至会写起兴而忘记继续吃饭。而这一切,皆是由心而为,本无他法。
一切由心而为不仅是马景秀院长的书画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跟马院长对话,明显感觉到,马院长越活越年轻的那种光芒。他提到自己喜欢唱歌,喜欢走路的时候哼着小曲儿。若在兴头上,即使无人陪伴也会去KTV唱上几首,不分门类,无关高雅低俗,只求尽兴。
他说,你心里有想法了就去做好了,“干”就会有成果。
 
马景秀作品

表达欲与传播欲
谈到书画作品的个人风格时,马院长指着自己的两幅书画,“这个是随性而作的草书,这个是应别人邀请所做的。”看着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我问道:“那么,您本身更喜欢哪幅作品?”马院长毫不犹豫地指了指那张随性而作的草书。“是因为草书更能体现您的个人性格吗?”马院长笑了笑。马院长说,虽然内心并不喜欢别人要求自己来创作什么作品,但是他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指着草书向马院长寻求一种共鸣“这是由您内心而来的一种表达欲。而这”我指着那幅规规矩矩的楷书,“是您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所带来的传播欲。”马景秀院长听完,连说了三个“对”。
针对在当代社会的明星办书画展现象,我问马院长有什么看法。马院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到自己初学书画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能在六十岁时办一场个人书画作品展。“那您恐怕早就实现了吧!”马院长摇摇头,“我不办了。”看着我疑惑的表情,马院长继续说,“因为这根本没有什么价值。”谈到此,我问道,“您是在担心过于自我消费会消磨了初心?”马院长不置可否,“算是吧!”
“那如果一些社会人士邀请您或者以您的名义办一些书画展,您会觉得自己是在被社会消费吗?”
“我虽然内心排斥这种事情,但想到这种活动能让更多人认识书画,感受书画的魅力,这难道不是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很好的办法吗?”马院长说。 
马院长还提到,其实办书画展更应该注意的是,不宣扬,不做作,不能弘扬个人崇拜。即便是你再出书多,再宣传力度大,也是在搞个人崇拜和受经济的诱惑,甚至不过很多书画者为了利益而冲破头脑正在走向极端。尤其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太难了。他既无奈又释然地说:“理解万岁吧!”
 
马景秀作品

   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人们心中原有的净土已经渐渐蒙尘。而一直坚持“默默生活”的马景秀院长的书画人生似乎成了人们眼中的不可能。但其实,对于马景秀院长来说,这种自如萧然的生活,无需精心经营,只是来自书画过程中的积淀,内心如此,所以一切自然而然。
                                                                                                                                                                                                                                                       编辑|刘丽珍
[上一篇: 萧楠与磁州窑“十八罗汉” ]    [下一篇: 成朝根画作欣赏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