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大家韩济民—浓墨重彩绘群峰 气势恢宏飞瀑布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8-22

浏览次数: 1278
浓墨重彩绘群峰  气势恢宏飞瀑布
                                                                    ——访中国山水大家韩济民先生
本刊记者|贾淑红

《秋山烟云》
    韩济民,笔名大济,又号九龙山人。1963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博物馆征集部主任。他自幼酷爱绘事,初习《芥子园》,识其源流。遂根植传统,取法宋元。渊渊蕴藉,妙合古人。悟画理于“灵府”,运神思于笔端。
    韩济民1987年加入北京美术家协会。多年来,不慕名利,外师造化,观山川朝暮之变,感万物四时之情。心手相忘,涂写性情。观先生之画,其构图,奇谲多变,妙合自然。其用笔,老辣洒脱,气韵横生。其用墨,大胆写意,纯任自然。倪云林赞其:“逸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
    1990年以来,韩济民先后在北京举办了《京西风光》个人画展和《韩济民画展》。1993年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1997年荣获“世界艺术名人”称号,1999年加入国际美术家联合会,2008年被聘为中国艺术家理事会理事,2010年被聘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2010年12月,任北京龙泉今子书画院顾问。
    其作品先后荣获 “国花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赛金奖、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特别金奖。“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大展金奖等。受特邀参加“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作品《秋山暮雨后》被奥林匹克艺术中心收藏。他的作品、事迹先后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全国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联展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百年中韩书画名家大师精品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共和国书坛画苑》。
少年壮志不言愁
    韩济民先生17岁那年,从《芥子园画谱》入手。韩济民先生就从这本书入手,并到门头沟区文化馆拜师学习。他勤奋好学,每天坚持习画。现在他无论画山水还是画花卉,已是胸有成竹,信手拈来。他说:“初习画者,实多虚少;上升一个阶段,虚多实少,想象的空间更大了,此乃真艺术也。有人的画是画出来的,有人的画是写出来的。画的画只能看,写的画才可以想。实表现质,虚表现神。有人画一辈子都在表现实,到死都没有明白画要表现的是什么!”
独树一帜占鳌头
    韩济民先生以山水见长,偶作花卉。他说:“画山水要格外注重对比关系。特别是要表现出深浅、浓淡、干湿、粗细、虚实、远近、高低、疏密、黑白、用笔的轻重缓急等多方面的变化。”韩济民先生的写意山水构思独特、构图新颖、用笔用墨绝妙,作品中有着作者对于大自然山水、树木的独到理解和观察。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别具特点,从构思到立意再到笔墨的表现,绝不雷同。他的很多精品力作耐人品味。欣赏他笔下的山山水水,读者仿佛也和画家一起走进了京西的一道又一道风景,领略了蕴含其中的雄壮与峻美。
    从韩济民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读到了变化与丰富,这其中充分体现出了他的勤奋与追求,还有他的睿智和对于山水画的灵感。山水画在绘画中往往总是依托笔墨形象来传递情感,创作的画面向你无声地叙述。当你被他散发浓郁墨气的作品所感染,或被他洋溢的感情所打动,又或被他高洁的情操所感化,你就已经被他打动了。这种打动人的情感的力量,就是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产生这种感染力的原因源于艺术作品的“意境”。韩济民山水画的绘画作品非常注意“意境”的追求,注意用淡墨来感染“意境”,用线条来描述自然界多彩的变化,使画面的“意境”更加自然、更加真实、更加突出个性;使作品展示出一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意诗情,情境交融”的境界。

《雨后清音》

《夏山积翠》
    “少陵笔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论上,山水画进入宋元高峰时期,画论上明确要求绘画也要象诗一样追求意境。所以到了宋代,画院以诗名为画题考试,选优也要求画和诗一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境界则成高格”成为评价中国画的最高标准。到了近现代,西洋画的技法不断传入中国,水墨与色彩的有机结合更能阐述山水画的意境。韩济民山水画作品《夏山尽染》以全景式构图画出危峰叠峦,飞瀑流泉,其上峰峦头各异,其下峰岭山相连,山路、桥梁及幽居屋舍点缀其中。布局上以高远与平远结合,掩映林泉,依稀远近,北方山川之壮阔雄伟气象呼之欲出,富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境。画面构图与墨阶浑然一体,突出了色阶的变化,从而达到一种山川在晨曦中的朦胧意境。看韩济民的《夏山尽染》我仿佛想起国画大师刘海粟在画《黄山云海》时说的话,“我在七十年中,十上黄山。在绘画上以淡墨与色彩来写现实,既要有历史眼光,纵览上下两千年的画论画迹,又要有囊括中外的世界眼光,凡属健康向上可以吸收的东西,都要拿过来,经过冶炼升华,作我们民族艺术的血肉,对古人和外国人都要不亢不卑,冷静客观,要厚积薄发,游刃有馀,随心所欲不逾矩,达到自由和必然统一的境界"。
    韩济民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常以坚毅的眼光来看现实,因此他的山水画既有画与诗的内涵,又有突出的主题、明显的线条。他的画介于国画笔墨与水彩之间,加上画景的诗意,因而他画的山水别具一格。他的山水作品,既有传统画的章法和笔墨,又有西洋画的质感和空间感,特别是近期的作品,色彩鲜丽,光荫交融,使中国画出现了新的突破。这一切正是他“坚持绘画,感物笔墨,不断创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寄情山水抒胸怀
    韩济民在山水的绘画上,非常注重构图的意境。不染因袭摹仿的颓风,突出个性,不会轻易被那种如实描绘的写实功夫所眩惑。他常常接触一些新兴的绘画技法,恰好与他一向崇敬的齐白石、张大千的画风接近,与近现代大师黄宾虹、付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的笔线条相同。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刘海粟在《谈造型艺术一文中写道:“艺术的精神决不是在模仿自然,决不是仅仅在求得一片自然的形似,而是表现自然的精神,也表现了艺术家的气质、情操与个性……自然只不过供给艺术家种种素材,要使这种种材融合成一种新的生命,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新世界,这便是艺术家的高贵的自我创造!”韩济民先生在绘画中始终保持这种风格,在像与不像之间,注重浑然天成的意境。韩济民先生在绘画构图中也常注重自然和笔墨神韵的变化。他的作品构想奇逸,诡谲多变,笔力沉雄,点画波磔,妍美流变,气势开张,于纵横挥洒中求精微;于平正无奇中见险绝。画至大而形神备;画至小而气势存,法度俱备而不拘绳律,章法谨严而不落遐轨。以一种常理之外的思维能力来感染观者。以“天、地、人”之罡气来渲染画面,气势恢宏,墨色氤氲;正侧俯仰,参差有致,前呼后应,跌宕起伏,虚实错落,节奏明快;变化统一,笔墨格局浑然天成,不失细腻含蓄之风。
    山水画抒发的往往是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呼应形成意境深远的画面。韩济民先生的山水画堪称山水画作品的佳作。韩济民笔下的山水有着浓郁的地域风韵,山水柔美清澈,层峦叠翠,再现了他心中的那一方风光。韩济民先生以点线色彩营造山水意境,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山的雄奇,水的柔美,天地自然,无不在讲述着一个个迷人的传说,让你进入绘画艺术中的人间仙境。韩济民的山水画精品纷呈,风格迥异。他独特的绘画手法、极具风韵的佳作令人心驰神往,因而他的作品也成为空间装饰与收藏爱好者的最佳选择。
炉火纯青创佳作
    韩济民先生擅长山水,以笔力浑厚华滋著称,干笔重墨,被认为“笔底金刚杵”。作品特点是,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他画的山水最见功底,也最有个性。他的感悟是,“画画要有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生命力。画画讲究用笔、用墨、用水,还要有力度、速度,还要有节奏、起伏变化”。

《秋意云里》
    韩济民先生以画水墨山水著称,偶尔也画浅降山水和重彩山水。他苦心钻研在古今山水大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技法。观其山石浑厚自然,浓淡相宜,变化丰富,耐人寻味,经久耐看。线条笔力苍健,柔中带刚。线条虚实结合,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韩济民先生山水画所展现出的意境美令人叹服。他的山水画作品,以气势磅礴的山水景色表现山水意境,体现了国画山水的精髓。构图上置陈布势合理,峰回路转,大河奔流,有限的画面展示出河山万里的恢宏。山的挺拔高远,水的奔放灵动,无限风光在他的画面上尽情挥洒。赏画如同置身山水间,令人陶醉。别具匠心的笔墨色彩为作品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韩济民先生的艺术潜力令人期待。韩济民先生的山水画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笔墨语言,运用独特的“枯藤皴”技法,描绘出画家自己心中的山水风光。借助笔墨抒写画家胸中的奇逸之趣,画中群山起伏,重重叠叠又不失层次脉络清晰,绵延不断,令人产生风光无限的联想,画家把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受淋漓尽致的表达、呈现给读者。韩济民先生的作品,集古今山水画之大成,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出类拔萃,当代画坛,无出其右者。
[上一篇: 马誉炜将军书法欣赏:翰墨书香 精忠儒将 ]    [下一篇: 访著名书法家崔承顺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