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画家李学梅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5-14

浏览次数: 1256

    李学梅在国画家里面算是特立独行的,这样说的原因有三:
    其一、斗室之内,潜心作画二十余年,近乎隔离状态,读书、创作、思考,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其二、于工笔与写意之间,李学梅历经“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的磨砺,终究找到自我,是传承中的突破,是继承上的发展,是有着鲜明个性的思想与艺术上的体验。
    其三、无功利心的创作实践,使得李学梅更加接近艺术的本真。最起码,这样的创作心态,一直令她很安静,甚或是散淡与闲适的。

大隐隐于市  怡情紫竹园
 
    近些年,李学梅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北京紫竹园、以及园北边的一处小屋里度过的。这里,竹深荷静、淡雅、清秀,很合她的性情,有道是:春风暖筱百花舒,夏霭轻舟翠盖浮,秋雨润芦枫叶艳,冬云瑞 雪映松竹。她常常是,携一卷书,拎一壶茶,或者两手空空什么也不带,就隐没于园里的茂林修竹之间,或是安坐在屋子里零乱的书案前……仿佛能看得见光阴水一般地慢慢流动。她很享受这种节奏与感 觉:即使迎面而来的一股轻风;即使头顶间或响起的三两声鸟鸣;即使荷尖上立着的一只蜻蜓或蝶或蜂或鸟;即使叶片罅隙间漏下的一缕暖阳;即使窗前的书案铺了半面的月色,等等,都会令她无端地感 动,甚至于陶醉。就像踮起脚尖轻轻穿过一块草坪,李学梅的日子简单而又恬静。日常里,作画之余,她总会花大量时间读书,涉及艺术的、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等等。然而,她却很少打理自己。
    初见面时,我很吃了一惊,她浑身上下,衣着极其随意,关节处皱皱的,扇面一样扎眼;脸色光鲜、素净,却没涂抹任何化妆品;头发剪得很短,且硬,钢针一样挺立……一开口,却是柔声细语,满目笑颜,与她的行头、装扮显出极大的不相衬。
    而且,醉心于书画世界,李学梅极少与外界交往,尤其是儿子参加了工作,丈夫从地方领导干部退下来,少了家庭琐事,便一门心思全部放在了读书、作画上。采访中,她的丈夫徐先生向我讲了一件趣 事:某日,一人慕名往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想购她的一幅画,李学梅接起电话,竟然回复说,“李学梅不在家!”说罢,挂了电话,继续埋头作她的画。
    千万别以为李学梅是个书呆或画痴。日常生活里,她是风趣幽默的。一日在其家里吃午饭时,聊及儿子还未找到女朋友,她呵呵一笑,伸手摸着儿子的后脑勺说:“亮哥,咋弄得,这点小事儿都摆不   平?”当着客人的面,弄得“亮哥”很跌面子。丈夫是她的铁杆粉丝,退出官场回家后,除了喜滋滋地为她磨砚铺纸外,俨然摆出一副“后勤部长”与“经济人”的架式。
    李学梅说:“要学好中国工笔画,必先学做人。特别是当今喧闹的都市里,面对沸腾的经济大潮,画家很容易受到影响,使得心浮气躁,一味迎合,迷失自我。艺术上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求一种慢生活、  慢节奏,让心静下来,再静下来。你可以放松一些,静静地赏一幅画,品一壶茶,看天边云卷云舒,正如‘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李学梅当下的生活状态,近似于“大隐隐于市”的境界。也正是这种状态,让她很是自由、很是自然地体悟到艺术深处的美妙,激发出无限的灵感。当然,这种体悟与灵感,决不单单是创作技法上的突破, 更多的是思想意识或者说是哲学概念上的一种全新体验与提升。


 
空灵清澈  韵味绵长
 
    尽管李学梅参加全国性这样或那样的大赛,得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大奖,却因为世界观或价值观的问题,极少抛头露面,极少走进公众与市场,而为人寡知。她的作品,就如同悄悄盛开在大山深处的一 枝野花,虽不被关注,却自成天然,兀自怒放。她作了二十余年的画,竟然是头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在丈夫及朋友极力劝说下促成的。
    从形式、感官上看,李学梅笔下的花鸟,即使大尺幅的作品,大多是波澜不惊的。取材亦或表现手法,也从不跟风逐流,不追求感官刺激,总是舒缓幽远、娓娓道来,恰似空谷涧的一弯小溪水,淙淙 流淌,既空灵清澈,又韵味绵长。
    李学梅认为,中国花鸟画是东方乃至全世界唯一的画种,西方也有花鸟画,但分为两种:一是标本;二是静物。把花插在瓶子里,把死鱼放在盘子里,名字起得好——静物,是不动的,所以,重在外 形,对内在精神刻画不足。而中国花鸟画,不仅重形和色,更重视内在的精神,要求画活,有生命感,那怕一个草虫,都是活的。中国画的意象,既借助于具象,也借助于抽象,既写实又写意,因此,  它依赖于哲学和文学的发展,渗透了中国儒、释、道等诸多学说的哲学思想,譬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等等。它不仅仅表现自然形态,象花木禽鸟的美,大自然的美,它 还是中国人传情寄怀来表达思想意念,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早已超出了花鸟本身的意义。
    李学梅在艺术创作上大胆将构成中国工笔画最基础的线条与色彩弱化,把传统写意画的造境长处吸收进来,再加上工笔画造型上的细腻表达,从而使得她的创作表达,进入另一个全新的高度与境界, 这也是她在艺术创作上的突破与创新。李学梅创作实践的主要成分与传统,或与现实认同,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笔者之所以认为她是对传统的发展、突破、创新,是因为她的艺术取向及美学追 求,是与传统相一致的。通俗地说,她的花鸟工笔画,弱化线条与色彩,只是为了更好地将“形”与“神”统一起来。
    李学梅的画总能传达出一种静而美的情绪,总能把明媚的阳光、轻柔的春雨播洒进你的心田。除此抒情达意之外,色调上,她的画,古意浓郁,静谧柔和,像是从遥远的宋朝而来……她笔下的花鸟,扎根在心里、生长在纸上、盛开或凋零在人的灵魂深处。
    恰如那句禅言妙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春来花自清,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上一篇: 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张元:行草楷隶篆炉火 ]    [下一篇: 青年书法家任峰云作品赏读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