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产品

最新产品

翰墨名家

    张玉亮:书坛隐士 宗师风华

    来源: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12-12

    浏览次数: 1436
    本刊记者 何佳
    人物简介:
      张玉亮,别署艺然,鲁人,号烟沽逸士,心佛居士,一九四三年出生于天津,祖籍山东广饶,老一辈书法家。历任天津书画院院长、中国五台山书画院院长。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第五任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九零届会员、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绘画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儒学研究会顾问、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艺术顾问、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世界禅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走进张玉亮先生的办公室,他正在细致地指导弟子赵裕春的书法,见到我们便热情地招呼落座,喝茶。我细心打量院长办公室,并不宽敞的空间,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王羲之画像挂在一进门的显眼处,四处有序地堆放着画册、书籍、纸张,恰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现实写照。静美的气氛,使我的心很快安定下来。张玉亮先生是一位书坛隐士,艺术奇才,采访他难以一次到位,但通过半天的真心交流,感到张玉亮先生身上三大特质与众不同,值得敬佩。
    痴学书法    硕果累累
     
        玉亮先生幼年时受父亲影响,喜涉翰墨丹青。六岁习字。初学赵子昂,继临欧阳询、“二王”、褚遂良、颜鲁公等晋唐名家。师承天津老一辈书画家刘子青、天津美术学院老院长孙奇峰二位先生。良师的教导,追摹古人的勤奋学习,张玉亮在天津书法界渐渐崭露头角。八十年代,玉亮先生就成了津门书坛响当当的人物,被誉为天津“欧楷四家”之一。他的书法,乘传统而破古人,创自立而重法度,字体端庄大雅,在津门书坛独树一帜。
        谈起他自己这些年的书法成就,玉亮先生显得异常淡然,他嘲讽自己是天下“第一书痴”!他对外界赞誉他的那些“大师”、“名家”,“大家”等头衔,拒而不受。他说:“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各朝各代名家辈出,我是个笨人,虽已学习书法长达半个多世纪,只可以说略知一二,刚会写字,当不起‘大家’头衔。充其量是个傻写字的,还要活到老学到老啊!
        怀着这样一份对书法艺术纯粹的追求,他将自己沉浸在书法海洋中而忘乎所以。不惑之年,他以出众的胆识和高远之追求,出唐入魏。从张玄墓志入手,遍临北碑名刻,汲取龙门精微,参以近代名师的大家风韵而层层蜕变,逐步形成碑楷结合、碑帖融合的自家风格。细观张玉亮先生的书法作品,功力深厚,法度严谨,于稳健豪迈之中蕴含孺雅闲逸之气,在沉厚凝炼之间又洋溢潇洒灵动之美。作品无论长篇短文,绝少雷同,各呈其美。
        玉亮先生对书法痴爱的定力是不为外界变化所动的。90年代,当天津众多书法家们都渐渐在文转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追名逐利的时候,他却隔离外界,毅然闭关。从1993年到2000年的七年里,他把自己封闭在一家公司提供的一间书画室内,潜心研读佛经,写字,画佛像。在忘我的化境中,他不断地完善着自我。甚至一度被书法界朋友认为他已脱落红尘。1999年,他受川藏赤巴活佛的邀请,独上雪山寺庙,书功德碑,考察唐喀绘画达三个月之久。经历两度生死,解悟了宇宙与人生、佛教与人生、以及自己后半生的正确道路等等重大疑问。2001年春天,毅然走进北京,踏上了新的人生历程。先后出访日本、台湾等地,与国外书画家进行艺术交流,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推崇。
        2013年6月11日17点58分,张玉亮先生的一幅书法作品“翰逸神飞”,随神舟十号飞入太空,让中国的书艺在太空翱翔,向全世界展现我们的国粹精华。这之后,有的媒体想以此为契机,与他协商进行商业炒作,却一一被其婉言拒绝。他说:这没啥了不起,这表明国家对书法艺术的重视,我只代表全国传统书法家同道,圆了一段伴飞神十的航天梦啊!11月24日在“伴飞神十、圆梦天宫”书画展颁奖大会上,他老人家激动地登上主席台,领取了纪念奖杯和证书。诚然,这是他书艺生涯中的一大难得的美好事件。中央党校的领导向他热烈祝贺的一瞬,他的眼睛湿润了。
    艺播四海    桃李满园 
     
        在玉亮院长的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幅爨体大字作品“三正堂”,下书“正法、正道、正人心”的行书小款,这是他定的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的宗旨,也是他人生的座右铭。当然也是弟子们必遵的守则。玉亮老先生不愿意随便收徒弟,而想要进入“三正堂”门下做弟子者,就必须有正直的人格和对于书法的真爱。他常常教导自己的学生,“书法必须有法可依,有道可循”。在他看来,书法艺术没有“创新”一词,只有在不断继承古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这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科学名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做的。推一层‘陈’才能出一层‘新’,‘新’是从‘陈’渐变出来的。虽然玉亮院长的书法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但他却不赞成学生去临摹他的字。他说,他的字是从古人那学来的,他尚在潜心学习中。学书法必须从古人那里得到营养,才会步步升华出你自己,学他的字不会有大出息的。
        玉亮先生在生活上简单随意,不拘小节,但在书法上却异常认真,锱铢必较。坦诚直率的他,在书法界常常会因为锐利的话语和固守原则的坚持而让很多人头疼,敬而远之,也得罪了不少所谓“大师”、“名家”。在经济大潮冲击下,数不清的书法界人士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作品转换成金钱,而张玉亮却痴而不闻,凡是花钱炒作自己的事,他大多不干。在他看来,书法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的传统文化,肩负传承重任的他,有责任有义务把真正的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对于他的学生,张老先生,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他的弟子已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包括天津、北京、东北、山东、深圳、云南、安徽、河南等地。中原油田书协主席、书法篆刻家、雕刻家、企业家、高级军官等等都拜在“三正堂”门下。虽然他已桃李满园,然而这位古稀老人的眉宇间依然透露着一丝惆怅,振兴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太过弱小,一个单位的力量也不行,他竭力呼吁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协力才有希望。
        20世纪初,玉亮先生自川藏雪域返津后,创建了“天津书画院”。从此,他领军津门优秀的书画家走向全国,到各地开展了书法交流活动。在九年之间,他带领书画家进山写生,走遍太行山。组织了多场写生、采风、笔会、慰问、捐助等活动,奔走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如著名的“天津书画院慰问子弟兵书法万里行”活动,在军队和社会中传为美谈。2007年底,玉亮院长又在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画巡回展,展出了近三十年积累的书画精品140余幅,在当时被誉为常州市多年来见所未见的书法艺术大餐。继之,他又接受了江苏省河海大学的邀请,为全体师生作了“书法艺术与人生”的学术报告,受到校领导和师生的赞美和爱戴。2009年底,张玉亮院长在深圳梧桐山开讲“儒学研究当随时代”的新课题,被聘为“中国儒学研究会”顾问。他认为学习和传播儒学不能浮在形式上、文字上,应与当代教育切实结合,不然,都是两张皮,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没有意义。
     心怀使命   情系大爱
     
        2013年教师节那天,张老先生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场隆重的收徒集体拜师典礼,在各界贵宾的见证下,他带领八大弟子向书圣王羲之行三叩首大礼并集体高颂“书礼誓言”,张老师当场赠送每位弟子一帧墨宝。这场与众不同的集体拜师典礼,震惊四座,将会成为书法界收徒拜师会的楷模。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张玉亮院长在他自己的书法园地里,流淌下了无计的心血和无数辛勤的汗水,他每每回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都唏嘘不已。他说:“修行之人要在艰苦的环境中才会有真实收获。书法是累年之功,是一个爱好者活到老学到老的艺术”,来不得急躁与虚伪。张老先生对书法与众不同的痴迷,执着和至今依然清雅的生活,平静的心态,烁烁的精神,着实令我提神而肃然起敬。
        2013年9月14日,“玉亮书魂”——张玉亮暨弟子书法联展,在北京中国长城美术馆盛大开幕。1000多平米的宽敞展厅,展出了张老先生从八十年代至今的200余幅书画精品,还有10位弟子的作品60余幅。开幕式当天300余人观展,这是他老人家四喜临门的庆典。他激动地说:“对于我位老书法家来讲,能在北京举办这样的书法展,是我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今天的成功是各界好友大力协助的结果,我感到莫大的荣幸!然而,这只是我完成历史使命的开端哪!”书法艺术是传统高端文化,书家在长期的艺术追寻过程中承载着人文教育和修养。而现今浮躁的社会中,高雅的书法被扭曲为人们追获名利的砝码,鲜有人去挖掘书法作品承载的深刻内涵和意义。玉亮老先生展出作品的最后一幅爨体大字“聚焦书法正能量,展现艺术真善美”表明了展览宗旨。这是一位老书家对传统书法艺术一生的不懈追求和发自心灵的呼唤。
        如今,为书法艺术奉献大半生的张老先生,依旧不遗余力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而奔走呼号。对于他那丰硕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修养内涵,若不深懂书法没有相应修为的人,是不会有确切评论的。在无数古圣贤浇注出的这颗中国书法艺术参天大树上,张玉亮老先生的书法枝杈或许不是最繁茂,但却是长得茁壮的那一枝。“小隐隐于山林,大隐隐于市井,”他正是书法艺术界的一位鲜为人知的大隐士,他知世故而不世故,执高艺而虚怀抱,具博学而趋平淡。他在社会上的浮躁大潮中坚守书艺正道。倾尽大半生心血,在如今浑浊的书法大河中他似一股清泉,带着振兴传统文化的梦想流向大海。我们祝愿玉亮老先生书艺常青,健康长寿,满怀豪情,迎接美丽中国更加明媚的未来!
    实习编辑 黄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