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产品

最新产品

翰墨名家

    龚泽军:画写人生 低调为人

    来源: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11-21

    浏览次数: 893
    画写人生   低调为人                          
    ——专访国画家龚泽军
     
    人物简介:
         龚泽军,甘肃人,生于1952年,现就职于中国汉唐画院,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菲律宾商报画刊特约作家、中国国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师承著名画家张立辰、郭石夫先生,对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诸先生的绘画进行长期的研究与实践。1990年3月甘肃电视台拍摄了龚泽军“艺术人生”专题片。1990年8月作品《紫气东来》参加由文化部、故宫博物院、荣宝斋联合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用谦卑、含蓄、不善言谈,这些词语来形容龚老师一点不为过,他和我们平常接触的画家有所不同。在如今比较快节奏的社会,像龚老师这样一心研究、不辞辛苦、生活清贫,还能一直坚持,追求艺术之路,着实不容易。不计名利,坚持对艺术的不断探索、追求、创新,不断地学习,这些在龚老师眼中更为重要。很多作品也许我们外人看来只是一件美的艺术品,但是在龚老师眼中不仅仅是这些,它们更是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趣味所在。以画为伴,晨起跳入脑海的是作画,夜寐前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作画。绘画是他生活的全部,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乐趣。
        如果说龚老师的作品像一首诗,那么这首诗婉约静谧,犹如层叠间的花蕾绽放,精美脱俗,大气文雅。当我们穿过喧嚣的街市而驻足在龚老师的作品前时,花枝繁茂,百花绽放、争艳、争宠,密的线条细致分明让人感觉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扑面而来,像回到大自然,闻到芬芳的花香,感受到泥土的淳朴和亲切,让这似乎有些烦躁的都市回归到田园的恬静和安详。
        不是为了作画而画,仿佛更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表现和虫草花之间的心灵互动,精神的慰藉和对花鸟图中的韵味诗性的追求更胜于对景写生。龚老师不吝啬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经常和朋友探讨作画心得。若是突然有了灵感就立即挥墨,一气成章,甚至常常废寝忘食。
                
        1990年3月甘肃电视台拍摄了龚泽军“艺术人生”专题片,同年8月龚泽军作品《紫气东来》参加由文化部、故宫博物院、荣宝斋联合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绘画展”,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5年9月应法——中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在法国巴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了个人画展,巴黎市副市长让·马途先生签发了为法----中文化做出贡献的“特使证”。作品《虾戏图》被交流中心收藏,欧洲时报做了报道。2007年5月作品《富贵永昌》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人民代表高峰论坛画展”。作品《金秋十月》应美---中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在美国纽约再次展出,并被收藏。2008年5月应新疆自治区美术家协会邀请在阜康市举办了个人书展。同年10月应浙江蒲华美术馆馆长林大纶先生邀请,在蒲华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2011年6月作品《红梅》参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名家书画展”,作品被全国政协收藏,多次被各大刊物发表和被多部辞书收录,成就十分卓越。
        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龚老师着力渲染禽鸟所处的环境,比如《西山旧梦》,在一株老树的枝桠上,一只孤禽缩着身子,在冬日光秃秃的背景中,让人浮想联翩。他善于通过掩藏、蕴含等结构方式增加画眼的曲折性与幽深性,画面中的大量的空白,不仅与实景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对比性,而且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想象关联着虚无,虚无掩盖着恬淡,而恬淡是静谧的心灵境界,是龚泽军心性和情感的外在投射。
        龚老师潜心研究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结合,他对古代创作进行分析,分辨哪些道理可学,哪些观察方法可学,绝不是都学,更不是全部照搬、泥古不化。龚老师认为西方油画并非不能中用,而是要借鉴吸收要持肯定态度,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丰富。他表示未来目标是小到一个笔墨方法,大到文化上的思考方式,都要尽力观察、补充、丰富,要留下代表他这一代人的心路痕迹。
    浙江蒲华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凌大纶言:余近日见泽军兄之花鸟画集珍册,自然率真、清纯遒雅之气扑面而来,其造型简约,笔痕清晰,墨韵华滋透润,用笔灵动老辣为我所喜爱。
                                 实习编辑|黄润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