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频频袭城 到底该谁买单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11-19

浏览次数: 1102
雾霾频频袭城 到底谁该买单?
作者 何佳
 
    入秋以来,受雾霾天气影响,我国多个城市都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能见度不足十米,导致交通受到严重影响。“北京咳”自2012年冬初次问世后再度强势回归,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提高,“雾锁京城”早已失去了古典的唯美,反而成为了百姓谈之色变的重度污染。连日来,北京PM2.5持续升高接近爆表。日前,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也发布了2013年9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而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就占了7个。除去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外,石家庄、保定、郑州等二三线城市也悄然上榜,整治环境问题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
    据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 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让人痛心的是,即便找到了这个罪魁祸首,想要将其绳之于法却没有想象的容易。
    雾霾出现后,有关雾霾形成原因的各种解释甚嚣尘上,工厂排污、机动车尾气、供暖煤炭的使用、火力发电比重过大,时至近日更有专家提出市民做饭也会为PM2.5作出很大的贡献。暂且不论这些原因中哪些才是幕后主谋,既然找到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然而,谁来开方抓药呢?总不能让提出观点的专家去城市的各个角落奔走呼号来宣传环保吧?我们讨伐排污企业也只是杯水车薪,机动车限行也收效甚微,过往的蓝天该向谁要?
    20世纪初,“雾都”是伦敦的别名。伦敦人大部分用煤做燃料,煤烟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著名的伦敦大雾,4天时间就死亡4000多人。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这之后,政府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治理,英国的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而今天,中国有着比当时更加先进的技术和对此更清晰的认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发展。雾霾频频袭城,我们只能在有关部门一遍又一遍的预警中看着城市被灰霾笼罩却无计可施。
    其实为了整治部分区域大气污染严重的现象,今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接连颁布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政策,并针对煤焦钢等主要高污染行业重拳出击,采取铁腕严厉整治,强化其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事实上,在整治空气污染方面,中国也曾经有过成功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为了实现蓝天达标的承诺,累积投入了1200亿元人民币,治理空气污染。在2008年8月奥运会举办的16天内,北京市共有10个一级天,刷新了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奥运会部分工厂停工的做法不宜再用,“堵”只能“塞”,“疏”才能“通”。加快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减少资源消耗性产业在国民产业中的比重,尽快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规范和拟定相关法律,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在私家车限行的情况下,完善公共交通的基础建设和铺设范围,同时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油品质量,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全民参与环保行动。而所有这些都不是仅仅靠普通百姓就能完成的。
    没有将领的军队就好像是一盘散沙,只有政府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才能带动相关部门和普通百姓团结对抗雾霾,纠正部门间互相推皮球的懒散作风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治理工作。
我们不能等北京彻底消失在雾霾中,才开始想念蓝天,更不能把雾霾写成中国一张拿不出手的名片。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时间,但时间不是我们的资本。
                                  实习编辑|何柳贤
[上一篇: 新华网评:安全生产,用好“暗查暗访”这把尖刀 ]    [下一篇: 交通拥堵几时休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