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世叶: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3-04-15

浏览次数: 1323


近10年,自主创新释放了中国力量。然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依然困扰着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事教育工作23年的人民教师蒙世叶,有着自己的见解。

蒙世叶认为,首先要剖析创新人才特质,弄清创新人才内涵,即了解创新型人才的品格特征。一般来讲,这一群体的人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敢于质疑、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院士曾经强调:“现在大家都在提创新,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种是颠覆性创新。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而颠覆性的创新往往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背叛,因此需要非凡的胆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其次,应树立科学人才观,转变国人教育观。蒙世叶认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一席之地。要坚决砸碎紧套在教育领域、国人头上的“紧箍咒”(分数与升学率),坚定不移地积极探索科学的中考、高考招生制度。义务教育阶段要继续推行属地管理、就近入学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宜用“优”、“良”、“中”、“合格”或者“A”、“B”、“C”等相对模糊的定性评价,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填鸭式的教学,标准化的答案,机械化的训练,很容易磨掉孩子的好奇心,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对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奇思异想,要积极引导其良性发展。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由探索的天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落实“教授治学”、“学术自由”,注重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再者,社会各界要齐“给力”,以提高创新核动力。即培养杰出创新人才,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都“给力”。

学校方面。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放下“师道尊严”,倾听孩子的心声,积极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抽象、逆向、发散、集中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其养成敢于质疑、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注重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到来的信息时代,要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此外,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要善用它启迪学生的智慧。而国学则是开启孩子宇宙观、人生观、培养想象力的妙方,更应妥善应用。

家庭方面。家长要淡化教育功利心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自由,创造条件让兴趣和好奇心成为孩子永恒发展的内动力。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作用,逐步完善孩子的独立人格。

社会方面。媒体要加大对创造发明价值、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创新发明、尊重首创精神的氛围。帮助孩子从小树立知识产权的意识,唤醒他们创造的潜意识。

“新中国建立后,仅用了60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培养杰出创新人才的道路上,中国也能独树一帜,引领世界。”蒙世叶满怀信心地说道。


[上一篇: 鲜志彬的中国红情结 ]    [下一篇: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记著名表演艺术家章金莱先生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