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记著名表演艺术家章金莱先生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4-11-15

浏览次数: 1928
文╱刘济华 田华 
  自1986年央视播出首版《西游记》以来,近30年的时间里,这部电视剧从未淡出电视荧屏,陪伴一代代青少年观众的童年时光,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章金莱先生(六小龄童)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其精湛传神的表演业已竖起“多次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艺术高标。
谈艺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
  孙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莱先生,出生于“章氏猴戏”世家。章氏家族中,与六小龄童同辈的孩子共有11人。无论从外形到性格,二哥小六龄童堪称扮演孙悟空的最佳人选,然而不幸的是,小六龄童少年早逝,于是完成孙悟空形象的任务就落到了六小龄童的肩上。带着一份来自家庭与社会赋予的责任,六小龄童开始苦练“七十二变”。
  六小龄童上小学时恰逢“文革”,在那个人性压抑的年代,孩子是被不允许学艺的。然而他十分执着,背着老师偷偷学艺、练功。常常是练功练得一身汗,来不及吃早饭就去上课,放学回家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训练。
  表演行当的内行人讲: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塑造孙悟空的形象,最难的无疑是眼神的聚点和神采。而六小龄童恰恰是位近视眼,一拿掉眼镜眼睛便显木讷。如何表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惟有苦练!六小龄童看日出的强光,一看就是20分钟,不眨眼睛。与此同时,他还通过观看乒乓球比赛,练习眼睛的快速反应,头保持不动,眼睛随着球上下左右运动。
  为了演好孙悟空,六小龄童拜了第一个“师傅”——猴子。那时,章家养的猴子比家里11个孩子还要多,六小龄童与它们朝夕相处,猴子不仅是他最重要的“老师”,也成为他最亲近的朋友。在六小龄童看来,扮演孙悟空最成功的例子,首推中国的国粹戏曲艺术。在他看来,只有对猴子有了然于心的熟悉和形神兼备的模仿,扎扎实实地练习猴戏,把从猴戏中汲取的营养灵活运用,才可能有精细的提炼和鲜活的艺术表现。“它怎么站,怎么瞭望,你都不会,能演好孙悟空吗?如果没有像孙悟空自己那样,苦练十八般武艺,去学习,去研究,去琢磨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那是演不好这个角色的。”
  六小龄童的人生格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那么,“化”的基础是什么?六小龄童认为,孙悟空形象的诠释固然可以电视化、艺术化,但归根结底不能脱离戏曲的根基和精髓。“上台孙悟空不抓耳挠腮,不瞪眼睛,不蜷着走路,那不还是一个人吗?那就不是美猴王了。”
  在与孙悟空结缘的艺术生涯中,六小龄童最大的表演心得便是尊重传统、守护传统。“如果把所有的传统都丢掉,重起炉灶那就是傻子。前辈留下那么多鲜活的形象资料,卡通、皮影、木偶、绘画、戏曲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孙悟空,都要去看,都要去学,还要去拜访诸位名家大师。” 或许正藉于此,六小龄童在《西游记》中层出不穷的点睛之“化”,才令观众眼前一亮,常看常新。
话人生:“‘我能进去’这四个字,奠定了他的一生”
  章金莱先生在《六小龄童品西游》一书中写到,“只有成功的一跃,才为孙悟空成为后来的齐天大圣奠定基础。” 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如何进行人生抉择十分重要。六小龄童说,“猴子们在一起商量的时候,机会是同等的,石猴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它只是勇敢,所以我称它为勇敢的一跃。‘我能进去’这四个字,奠定了他的一生。”
  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除了勇气,还需要智慧与毅力。“美国这么发达,100多年来,我认为还没有出现第二个卓别林大师。他是凭自己的四肢和自己的情感,创作出这么多震惊世界的艺术形象。”六小龄童先生认为,每一个人都要力争在自己的领域做到“出类拔萃”,而不是当“万金油”。只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才有可能做到登峰造极。
  六小龄童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如此身体力行的。杨振宁先生曾经说,取经意志最坚定的唐僧是三个演员演的,最心猿意马的孙悟空倒是六小龄童一个人演的。令六小龄童先生自豪的,亦正是参与拍摄《西游记》多年,终归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来了。
  六小龄童先生一生推崇两个人:吴承恩先生和玄奘大师。没有吴承恩就没有《西游记》,没有玄奘大师更没有《西游记》。于是,六小龄童下定决心,一定要拍成一部反映吴承恩先生的电视剧。他请人撰写剧本,讲述吴承恩从28岁起至82岁去世,是如何创作《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世界名著的。在此期间,六小龄童先生推掉了许多事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时间,一心渴望将心底的梦想实现。
  直到2007年,六小龄童遇到了他艺术上的知己,这便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导演阚卫平先生。阚卫平先生去江苏淮安“吴承恩纪念馆”及“美猴王世家艺术馆”看到六小龄童先生捐赠的众多西游文化展品时,说:“我没想到,一名普通的演员,只是因为演了一个角色,居然对一位作者产生了这么大的敬仰,把家里那么多东西都捐掉了。”了解六小龄童的艺术梦想与追求之后,他便深知吴承恩的角色非六小龄童莫属。从演技和形象上,可以找到很多中国演员扮演吴承恩,然而这种情感上的东西却是无法替代的。
  2007年,吴承恩先生的一生,被拍成了全球首部3D立体电视剧,章金莱先生的人生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六小龄童说,他人生的座右铭是:“总结过去,正视现在,设计未来。”这条座右铭指引着六小龄童先生的艺术道路,使他成为第一个最完整演绎吴承恩艺术形象的人;同时,也使他成为既成功主演《西游记》,又成功扮演原著作者的第一位演员,因此,“很多朋友都希望我再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品文化:“西方人说,最早提倡个性自由的是中国的孙悟空”
  中国是一个流淌着五千年文明血脉的文化大国,然而至今却难以称谓为文化产业大国,更无法奢谈文化产业强国。面对中国文化的现实窘境,六小龄童先生说,他的前半生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国的猴戏艺术,后半生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传承西游文化。在他看来,《西游记》是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品,其背后蕴藏的西游文化的内涵也很丰富。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西游文化无疑是一张优秀的文化名片。
  “现在有一种说法,品牌在欧洲,设计在日本,生产在中国。我们为什么自己不去原创呢?别的我现在不敢说,起码好莱坞不敢说他演孙悟空是最好的,但我们中国人就敢说,这个我们有底气。”六小龄童先生说,他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与好莱坞的合作,筹备由其担纲主演的3D电影《西游记》。他希望这部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西游记》,能够将东方的猴戏艺术和西方的高科技完美结合,使西游文化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谈及西游文化,章先生满腹自信与一腔自豪溢于言表:“我不能说卡梅隆的《阿凡达》不如《西游记》,但起码《西游记》折射出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是无可比拟的。西方人说,最早提倡个性自由的是中国的孙悟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文艺作品走向世界。”
  当然,在西游文化的亮丽名片漂洋过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其中国的萌芽与成长。对于西方文化不断侵蚀中国社会的状况,六小龄童先生表达了他深深的忧虑:“现在青少年儿童接受的很多东西都是西式的,包括穿的、吃的、用的、喝的、玩的。很多人都在追求西方的名牌。当然,我们要从根上找自己的原因,为什么我们在世界上鲜有名牌?为什么我们缺乏影响力?”六小龄童认为,对青少年来说,夯实国学基础,从《西游记》开始是最好的切入点。他说,“我每次到小学讲课以后,老师布置小朋友们回去写作文。听完我的讲座后,有什么感受要记录下来,还要拿去评比。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
   对于西游文化的传播而言,无论扎根中国土地,还是走向世界舞台,最重要的是依靠先进的思想理念,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典型代表,西游文化中的诗词、文学、绘画、雕塑等,非常值得人们体认与研究。上海政府在奉贤区建了将近4000平米的“六小龄童艺术馆”,在六小龄童眼中,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宗教知识等传统文化搭建了一个传播交流的平台。六小龄童说,“十六世纪,西方的塞万提斯和中国的吴承恩,都是世界级的文学家。但是大家都知道《西游记》,却不知道吴承恩和他的书法。”于是,六小龄童与他的同仁们,便把吴承恩先生的书法做成扇子、碑拓、拓片等,尝试通过这种文化产业的形式,推动西游文化的传播,进而让全世界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
[上一篇: 蒙世叶: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    [下一篇: 金蜘蛛安武林的铁骨柔情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