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学恒:高山君子,仰止景行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4-09-09

浏览次数: 844

季学恒:高山君子,仰止景行

本刊记者|刘丽珍

 

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题记

 

素衣布鞋,笑容可掬,谦谦君子,胸有气仪,这是我对季学恒先生的第一印象。翩翩若泛舟五湖的魏晋散贤,挥毫间震碎了涛间浪颠的月影;铮铮似傲骨不屈的英雄烈士,字画中抹煞了蝇苟的卑颜屈膝;忽而甲骨生辉,引文作画;忽而泼墨浓彩,书画人生;忽而斟酒自饮,堪比太白;这样的风姿,让我们不禁感叹: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陌上花开,缓缓行矣

陌上繁花正似锦。自评“人不出众,衣不引人”的季先生,“骨子里充满着梦想,鹰狮般的自信”,却又不会自足于怀,走在自己不断拔新、创新的路上。年近花甲,但他在艺术之路却风华正茂!

谱了自己的一曲流年似水,写出一首首的岁月如歌。季学恒先生若茶马古道上的宁静树藤,带着自己满身的苍翠与坚韧,不老不屈,毅然挺拔。27年的军旅生涯,一身戎装近三十年,我们读不懂军绿装背后的汗水,我们也看不到一眼不见尽头的军营岁月。

当记者问到“您的人生中有过哪些困难的时期”,季学恒先生叼着自己烟斗,微笑着说,“没有困难,我的一生都很顺利,没有苦难。”记者顿醒。看淡了,烦恼就少;看开了,快乐就多。那些像祥林嫂般不断絮说着自己的苦难的人们,到最后其实也不过是马齿徒增罢了,把自己的过去看淡看开,不去计较当年的风起云涌、物是人非,是对自己最好的礼物,也才能真正算得上“关好了身后的门”,把时光留下的一众记忆全部兑换成老城根下呼啸的风声,或者烟斗上腾腾而起的云烟,思索着,感恩着,微笑着。

我们回不去季学恒先生的旧时光,但是我们看得到现在的他“袍带生风,一襟意恣流”!真是陌上人如玉,学恒世无双。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窗外微风摇紫叶,窗内淡淡槐香满襟怀。季学恒先生特地为我们准备了国槐茶,轻啜香茗,齿津留香,韵味深长。就此,笔者问起季学恒先生最喜欢画的花种,季先生递过一本画册,说“原在心中,随意而来,提笔自成”。笔者翻开了季学恒先生的画册,里面各式各样的荷花就映入眼帘。

一木一浮生,一花一世界。或许季学恒先生认为,洗净浮世铅华的荷花世界,才是真正的至臻至善。平时所见之荷花,大多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稚嫩柔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热烈灿烂、“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冷索寂寥,三季的荷花,季学恒先生却将冬日荷花的残美也留在了纸上。盖罗荷之四季美,其巧心;清露濯稚荷,其细心;动物入画相衬四季之美,其独具匠心。

中国当代美术评论家纪伯诚评论季学恒先生所言,“不以狂怪惑众,不以矫情媚人,一任自然”。只有内心灵魂伸展绽放,就像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进而才能将心中荷花信手拈来,跃然纸上。只有心中澄澈明净,不染尘埃,才会始终保持着一派自然。

无心爱明月,任它下西楼

季学恒先生有奇才,远迈不群,龙章风姿,天质自然。他将篆文之首、书法之源的甲骨文发展成一支书画学和文字学上的奇葩。今天我们看到其甲骨文作品,深深地敬之仰之。甲骨文其每一个字都代表了一个呼之欲出潜在的生命象征体,是一种代表着丰富想象力和遐想的广阔空间艺术,同时它又是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承命脉所在。而季学恒先生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甲骨书画第一人”。

季学恒先生说起,他的作品现被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毛泽东主席诗词.沁园春.雪》(8尺整张)是从晚上11点开始的,无心赏良夜,也不管明月悬空还是恰落西楼,满心投入在自己的作品中,最后一幅堪称完美的作品出世。行云流水,挥洒自得。字里行间透露着这位从戎从政40余年的艺术家的胸怀,见字如见人,书法是一个人胸襟的最直白的剖露。正如季学恒先生在自己的艺术简介中所说的:“所以说,书法不是练出来的。以自然为轨迹,演万物于胸中,运天地于纸上,才是道破天机的准衡。只有广阔的知识,胸中才有千万个对比。悟性的思考,靠的是人生的阅历、知识、厚重,才能有博大精深的真美见识。”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季学恒先生有自己的梦想,“生活在地球上,人不能没有梦想和追求,习书绘画就是我的追求,还原中华文化,就是我的梦想”,如此浩大恢弘的梦想,却也必须是文人的一词一句,一勾一画,点滴积累才能完成。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专注于自己的梦想,笃持自己的信念,季学恒先生便是如此。

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芝城点踏而来,从书法到诗文、从甲骨到墨画,雪白宣纸上拓印着他的成就与汗水,滴沥清光,开冰心玉壶,挥毫洒墨,将晕染氤氲年华。

海纳百川的气度,清高绝俗的笔风,意志高远的蕴涵,独创精巧的技艺,这样的溢美之词都难以传达季学恒先生作品的神韵。而创作出那些不俗作品的季学恒先生更是在自己学而有恒,坚持几十年的磨砺下不断拔新着自己。

眼前这样温和谦逊的季先生让人肃然起敬,高山君子,仰止景行。

编辑|李学娟

[上一篇: 鸟虫篆,翰墨缘 ]    [下一篇: “鬼才”萧宽:得艺三昧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