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用画笔点燃梦想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4-06-10

浏览次数: 1129

杨霞:用画笔点燃梦想


文|张兴彦



    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如约在菏泽北城的一家宾馆会面。她素面朝天,一身休闲装束,脸上漾着清纯的笑意。如果不是事先得知她有听觉障碍的话,很难看出她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和她交流也并不感到困难,因为她会看你的口型跟你对话,虽说发音不太清晰但绝对能让你听得懂。她说,她对牡丹情有独钟。这次来菏泽,就是专门来观赏牡丹的。我们的话题就此开始。
 

 

龙女牡丹杨霞—工笔《荷香》

她叫杨霞,人称“龙女牡丹”,艺名“小龙女”,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她的失聪是因四岁时患感冒打链霉素导致的。她自幼喜爱绘画。因为不幸失聪,少年就读于聋哑学校。在校期间,她参加过各种少儿绘画比赛,曾多次获奖,是当地有名的“小画家”。为了继续深造,她初中未毕业就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学习工艺美术。1998年大学毕业后,先后被辽宁省和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聘为考古绘图员。期间,她绘制了大量的考古文物图稿,并曾被《考古》《辽宁考古文集》等权威刊物刊载。然而由于从小养成的孤僻个性和少言寡语,使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与人沟通和交流。先是遭解聘,后来她干脆炒了老板的鱿鱼,关起门来潜心研究书画艺术,当起了“职业画家”。

在别人看来,没有了工作,也没有名师指点,她的眼前仿佛一片黑暗。但生性倔强的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决心用智慧和汗水改变多舛的命运。自家八平米的画室成了她追梦的平台。铺纸调色,挥毫泼墨,画了撕掉,撕掉再画。就这样,一幅幅透着清逸之气的工笔牡丹跃然纸上。和她在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看到的牡丹相比,她笔下的牡丹更加丰盈、唯美。

“齐白石第三代传人”王振华偶然看到她的画作后,惊讶不已。当得知杨霞是残疾人,王振华不禁肃然起敬,决定收这个不幸的女孩为学生。因为杨霞失聪,他就亲昵把她称作“小龙女”,带她去买笔墨、颜料、宣纸,带她参加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遇到交流障碍,就充当她的耳朵和嘴巴,给她当翻译。

王振华还根据她的性格特征、运笔特点和绘画技法,建议她专攻工笔花鸟,并以百花之王牡丹为笔下精灵。老师的指点犹如拨云见日,让她豁然开朗。从此,她在努力作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看名家画展,观牡丹写生,全面了解牡丹的生长习性、花型品种和牡丹文化上面。经过一年多的苦练和老师的指导,杨霞的绘画突飞猛进,作品也渐渐有了市场,不仅基本解决了生计问题,也进一步增强了她做“职业画家”的决心。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和老师一起拿出筹办画展的精品力作参加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了灾区,充分体现了“小龙女”的大爱情怀。

杨霞的老师王振华是一名警察,也是“齐白石三代传人”。他无论是画鸡、虾、鱼,还是画藤、荷、梅等,都形神兼备。尤其擅长画喜鹊,人称“关东喜鹊王”,在辽宁画坛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他把杨霞当成亲生女儿,对她的要求自然也异常严格。

杨霞聪明勤奋,自学装裱技术,王振华老师把自己卖出去的作品的客户和朋友的书画作品都推荐给扬霞装裱,让学生在画画之余,又有一份额外的收入。

杨霞把老师的教诲与恩情铭记心间,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潜心参悟王道中、俞致贞、刘力士等近代工笔花鸟画大师的画风,工笔绘画揉进了大写意技法,宣纸上的牡丹艳丽而不骄奢,清高而不孤傲,那一朵朵、一丛丛、一簇簇的各色牡丹,或含苞待放,或竞相盛开,或轻盈灵动,或傲视群芳,风姿各具,繁简相宜,似锦、似绣、似印、似织,使人很容易联想起南宋画家李唐的那首诗:“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编辑|屈晓轩

 

[上一篇: 师承名门 德艺双馨 ]    [下一篇: 一身正气披戎装 满腔激情诉笔端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