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非洲的动物天堂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6-17

浏览次数: 7839
文|王宁彤


(大象的视力不好,但是它的长鼻子很好使,扬起来顺着风能闻出几公里以外的味道。当我们的车接近它的时候,这头年轻的象很狐疑地望我们的方向张望着,可能是因为离的太近,它这次决定用它的视力来端详一下靠近它的是什么动物。一丛小树枝挡住了它的视线,它就用鼻子给卷开了。)

(夕阳再一点点地往丛林坠落,这样的场景真应该写一首诗来描述!)

(天当被子,地当婚床,她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幸福生活可以这样自由简单!)

(大自然是多么伟大的艺术家!把动物们打扮得丰富多彩。斑马身上的斑纹就让我感叹了很久,仿佛画上去的,并且如此美丽!)
  
  看动物,是我去津巴布韦的一个主要的动机。至于和电影的关联,多少年来,各种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直久演不衰。经常会有当地的朋友自豪地伸出一个巴掌来考我:“你知道非洲的五大兽是哪五个?” 如果我有一两个没有说清楚,他们就会如数家珍地来一遍:“狮子、猎豹、野牛、犀牛、大象,你看,我们这里都有!”

(这是一张很让我骄傲的照片,仿佛和这狮子关系不错!它不是马戏团的,也不是驯养的,它是一头野生狮子!只不过已经做成标本了。)
  津巴布韦的四季气候温和,流经这里的林波波河与赞比西河,为这里带来了充足的水源,滋养了繁密的草木,也为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理想环境。尤其到了干旱季节,在这片低洼地带,我们会看到许多濒临灭绝的黑犀牛、尼罗河鳄鱼等珍稀动物聚集在这里。
(泛舟水面平缓如镜的赞比西河,倒影与河岸边的丛林相呼应。)
  
泛舟赞比西河——喜遇野生动物
  
  赞比西河是非洲最大的河流。蜿蜒向东注入印度洋,在这广袤的流域上,不仅有维多利亚大瀑布的宏大景观,更是一个动物的天然生态地域。泛舟赞比西河,水面平缓如镜,倒影与岸边的丛林两相呼应,只有当我们的小船经过的时候,才会被涟漪惊动。

(这里远离尘世喧嚣,心底的快乐油然而生)
  Jim在津巴布韦生活了很多年,似乎把自己当成了本地人,已经有了几分归属感。聊天时总是会说:“我们津巴布韦……”我问他:“津巴布韦有什么吸引你的?” 他把脚往船帮上一搁,身体舒服地往后一靠,说:“这里节奏慢啊,空气好啊。每天你都觉得离自然那么近,呼吸那么舒畅。这里是动物的天堂,有时候打高尔夫,一杆子出去,球不见了,原来是被狒狒给捡走玩去了。这里的人非常善良友好,而且非常热爱动物,哪怕是饿死,也不会猎杀动物。”
  正说着,马达突然被关掉了。船慢慢减速往岸边悄悄地漂移,似乎是遇到了什么情况,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开始警觉起来。Jim用胳膊捅了捅我,悄声说:“看那边!”“哎呀,狒狒!” 惊喜中,我脱口而出。“嘘,还有鳄鱼。”寻觅了半天,才发现原来一直被我当成枯树干忽略过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只巨大的鳄鱼。不远处的河心,“呼”地喷出一口气泡,那是河马一家老小,数了数露在河面上胖胖憨憨的脑袋,一共有五只。我们的渡船很识趣的在离它们十几米开外的地方溜着边儿,偷偷闪过。

(夕阳西下,阳光在河面上镀上了一片金色,绚丽的让人晕眩。让所有的生灵都融化在它的世界中。)
  船老大法米尔说:“雨季的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你会看到几十只大象在水里玩水,场面非常壮观!”法米尔从15岁开始就带游客在赞比西河游玩,至今已近十年。Jim在旁边用中文悄声说:“别提了,法米尔可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有次他看到一名游客把抽完的烟蒂扔进了河道,他非得让船掉头回去,一定要把那个烟蒂捞上来。这里的居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爱这个地方,挺让我感动的。”
  法米尔望着河道上的落日说:“其实还有更多的动物是我们在河道边看不到的,我们这儿最值得一看的就是维多利亚丛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生物圈,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你会看到丛林中品种繁多的野生动物,从最庞大的大象到最纤小的鸟类。鸟儿们飞来飞去,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鸣叫。别人只能从动物园或图片上来认识的动物,在津巴布韦却是活生生的,所以我要说丛林对旅游者来讲是最佳之选。你可以和大象、斑马、还有渡渡鸟近距离接触。动物都有自己的思维,所以游客仔细观察它们的行为是件很有趣的事。看着它们向你走来,看它们是不是准备要展翅高飞,如果它们不高兴的话就会扬长而去,如果它们对你有好感的话就会欣然的让你拍照,直到你满意为止,这会勾起你无限的遐想。”
万基国家公园——坐车观赏动物
  
  津巴布韦国家不大,却有很多个大型的国家公园,其中万基国家公园(Hwange National Park)面积14650平方公里,是津巴布韦最大的野生动物园。这里“居住”着105种津巴布韦境内的受保护动物。这是一个完全按照自然生态建立的没有篱笆和围墙的国家公园,人为给予的干涉力图降到最低。
  进入国家公园的一个标志性大门,正值被中午的太阳晒得头脑发胀的时候。看到窗外有两个大家伙宛如雕像般一动不动地矗立着,就在车子接近它们的时候,大雕像突然动了,车里的人全体惊呼!原来不是木雕,是真的长颈鹿! 
  
(我们这辆车的领路者辛巴有着非常可爱的笑容!我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米老鼠”,因为他笑起来的嘴特像憨厚的米老鼠。)
  我们的宿营地就是在国家公园里的一个叫Makalolo的地方,辛巴来接应我们,他穿着一身草黄色野地装,一副黑墨镜,开着一辆四驱敞棚陆虎,“唰”的一声在我面前停下,后轮扬起一片尘土,场面酷得跟西部片似的。辛巴在国家公园工作了15年,对这里的路况和动物十分熟悉。长期的工作经验让他成了半个动物学家,对它们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都了如指掌,最关键的是他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从任何蛛丝马迹里判断和追踪动物。
  坐车看动物,辛巴开车似乎不需要看路,两眼不时瞟着路边的树林。不远处有群斑马在悠闲地吃草。
  辛巴:“看,这群斑马里只有一只是雄性的,它妻妾成群。在这里的丛林中,当这样两群动物相遇时会发生战争。得胜的一方会横刀夺爱,抢走对手的老婆们。没有什么浪漫的感情基础,只剩下争风吃醋。”
  Nina:“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是不是有点相似啊?”
  辛巴:“比人类世界更复杂。人类可以进行快速有效的交流沟通,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处事方式。当狮子接近水牛时,水牛就听到了死亡的脚步,于是它们便落荒而逃。比如大象会把同伴的尸体埋起来,同时发出悲鸣。其它动物也是这样,每次路过这里,它们都会流露出哀伤,大象记得住同伴的葬身之地。当你和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学到很多东西。我会经常猜测有什么动物会从眼前经过,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个侦探。”
  Nina:“像你们这样与野生动物为伴,与它们朝夕相处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体会与自然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到吗?”
  辛巴:“就像你提起的电影《上帝也疯狂》,那部片子反映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往。当然,电影多少有点把动物拟人化、戏剧化处理了,很多灵感必定是来自于这种野外的生活。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体验丛林生活的乐趣,不去伤害、侵扰动物,这样当我们看到一只动物时,我们就不会反应说‘啊,我品尝过它的肉’,而是学会去悉心观赏眼前的动物。”
  突然,辛巴的眼睛被什么吸引住了,他在地上看到了梅花大爪印:“好像是两只!现在是狮子繁衍的季节,但是他们一般行踪很隐秘。”梅花印时有时无,绕了一个小时,辛巴弃车而去,爬上了一个哨台,拿着望远镜张望着:“看到了,看到了!”辛巴跟孩子一样拍手叫着:“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好了!”一溜烟,他爬下哨台,激动的心情有点按捺不住了,重新上车,朝着他看到的目标驶去。终于两头狮子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对蜜月中的夫妻,母狮子昂首阔步,公狮子亦步亦趋地紧紧跟着,天当被子,地当婚床,大自然中的爱情,幸福简单!
  现在虽然是旱季,但是在国家公园深处的腹地仍有一些水塘,这些水源成了动物们聚集的地方。但是,它们绝对是有等级观念的,不同的动物会在不同的时候来饮水。天凉快些的时候狒狒们来了,他们是一个大家族,个头最大的估计就是国王,身边的几只估计是它的嫔妃们。斑马和长颈鹿还有长角羚羊也在差不多的时候同时出现,而象群一般都在薄暮时分,才慢悠悠地从树林里壮观地中走出来……

(一头野牛身上带着新鲜的伤痕,昨天晚上一定经历过一场厮杀。)

(一只孤独的鸵鸟出现在草丛中,四处张望着,可能在寻找它的同伴。)

(一只巨大的鳄鱼,在岸边趴着,目空一切地打着盹。)
夜色朦胧时——心惊窥象群
  
  回到营地,天已经完全黑了。大树下,一张长桌,铺着洁白的餐布,点着暖暖的蜡烛,烤肉飘香……晚餐后,我们围着篝火喝酒、聊天。世界是那么的安静,天上的星星也格外的明亮!正有点醉眼惺忪的时候,忽然听见附近传来大象发怒的吼声,紧接着是一阵混乱的响动。营地的朋友告诉我们,可能是有带着小象的母象在水塘边喝水,母象对自己的孩子保护意识很强,很容易发怒,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得罪她了。黑暗中,大家的眼睛一下亮堂起来了,一致赞成去探个究竟。

(营地里的黑人兄弟。)

(公共活动的区域,也是营地的工具间,墙上挂着斧头实用又很有装饰效果。)
  车头装有红外线灯,所以还能看到路面,但是两边的情况只能凭借经验,用红外线手电才能看见一点大概。我们的车在一个地方停住了,而且还熄了火。辛巴指了指车边的一个方向,天哪!是一对大象夫妻带着一头小象!辛巴示意我们一定得安静,我们就这样在黑夜中面面相觑。不一会,其中一头大象带着孩子转身走了,留下的一头大象向我们的车走过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就不到两米!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了,很多壮烈的场面在我的脑海里交织出现……我斜眼看了一下身边的辛巴,他好像有点紧张,但是还很沉着。再看这头大象,走了两步,又停住了,侧过身子一动不动地听着动静。就这样安静地对峙了几分钟,这头大象终于决定去追寻自己的家人了。我终于喘出一口大气!人类对黑暗本来就有一种畏惧心里,更何况在黑暗中面对非洲的大型野生动物!
  晚上回到营地,大家都已经累得睁不开眼了。守夜的朋友抗着来福枪,把我们送到睡觉的帐房,临走还叮嘱我们,因为这个营房和动物们栖息的地方完全没有隔离的东西,所以晚上千万不要出门,哪怕听到动静也不许开门。帐房里温馨的情景与野外危险的生活环境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小书桌上点着一盏烛灯,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原木制作的,被窝里居然还放着一个预先准备好的热水袋!这个营地是黑人兄弟经营的,从头到尾没有见过一个女人。这么细致入微的关怀,真是让人感动万分。 抱着温暖的热水袋,裹着松软的被子,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旅游部长——对商业大片说“不”
  
  回到首都哈拉雷的时候,遇到旅游部长,我问他是否考虑过电影外景地和旅游推广的结合。尤其是那些流通范围广的好莱坞大片,其实可以是旅游的一个世界性的宣传推广。部长的回答和很多我接触过的国家的官员很不同。

(富有生活趣味的木头瓢子。)
  部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津巴布韦的保护。我不希望这个国家商业化,我不想让津巴布韦有一天成了好莱坞。人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情。因此我要对太多的电影摄制方说‘不’。现今是电影谋取暴利的时代,像007之类的影片,我们认为这类影片不适合我们这里。所以我们对电影业的态度矛盾重重。他们可以来,但前提是不能干扰我们拥有的自然天成的生活方式。”
  Nina:“您知道有很多电影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动人,比如《上帝也疯狂》。”
部长:“我认为这部电影妙趣横生,但它没有反映出大自然的真实面貌。当你来到我们这里看到真正的水牛和河马,这部电影是不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只能归入那种轻松愉悦的类型。”
(营地的津巴布韦朋友在准备早餐。)
  Nina:“ 纪录片,是否更符合另外一种视角?”
  部长:“如果你们想拍摄些关于保护自然和动物的纪实类节目,我表示赞成。我们可以用最少的干预,静静地观察津巴布韦的自然风光。我们不能让自己过分商业化,尤其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Nina:“我发现这里的人和自然走得很近,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
  部长:“每个非洲人,津巴布韦人都会把自己想象和命名成一种动物。他们以渡渡鸟、斑马、大象、狮子来命名自己的部落,这对我们来讲意味深长。当我生气时,别人会叫我的动物图腾来安抚我的怒气,而我则必须给以回应。比如人们说‘嗨,狮子,我们不应当这样子’,我就必须做出合适的反应。所以这个国家是世界上动物与人类相处最为融洽的范例之一。比如我们总统穆加贝的动物图腾是鳄鱼。比如说我们从来不杀害狒狒,在我们这里狒狒和人是一样的。你以哪种动物为自己命名,你就不会去吃那种动物。津巴布韦是野生动物和人类紧密联合的整体,包括鱼在内。每个人都与动物相关。这是非常具有重要意义的。”
  Nina:“您认为我属于哪种动物呢?”
  部长:“你看起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所以我认为你应该是斑马。”
编辑:李晓旭
  
[上一篇: 海边旅行小贴士:警惕6种海洋生物(组图) ]    [下一篇: 老挝游记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