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希望的热土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6-02-02

浏览次数: 957
    马誉炜,笔名马达。1956 年9月生,1976 年 2 月入伍,河北省景县人,现任北京军区善后办副政委,少将军衔。先后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研究生学历。曾任战士、文书、排长,军师团三级政治机关干事、营政教、团政治处主任、大军区政治机关处长、旅政委、边防军分区政委、北京卫戍区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和西南边境防御作战。先后立过三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磨合人生》、《生命的长度》、《勤思与敏行》和诗集《诗意军旅》等。
    到军区政治部工作后,老家景县的领导多次邀请我回故乡走走看看,一直因忙于工作脱不开身而未能成行。初冬时节,借到河北省军区工作调研之机,顺便回了趟久违的故乡衡水市景县。
    时间回到十多年前,父母和岳父在世时,老家还是经常回的,但往往也是匆匆到家中看一看,最多住上一两个晚上就往回返。近些年,家族惟一的老人岳母常年在外跟着我或内兄妹,没有了老一辈,年轻一辈又多常年在外打拼,老家也就自然很少回了。再有就是以前回家都是局限在小村小家,县城等街乡都是穿行而过,从没有驻足停留过。这次按照县委政府领导同志的安排,不回生我养我的小村庄,而是要到县里几个点上转转看看。一时间,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感。
在我的印象里,老家的社队企业起步较早,但发展不够平衡。我参军入伍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家一带就开始村村办工厂、搞企业了,当然那时大多是土打土闹的小本生意。记得我们那个小村子就先后搞过石棉厂和橡胶厂,只是都没有多大起色,尽管父老乡亲们四处化缘、百般努力,最终逃脱不了中途夭折的命运。近年来,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景县的橡胶制品业发展甚好,成为国家挂牌指定的北方橡胶制品主产地,产品销往国内外。另外,就是广川镇一带的通讯铁塔搞得很红火,许多转业退伍的战友投身其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工业基地,是国家的龙头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主打产业。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回故乡,参观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一家合资企业—卡斯卡特(河北)货叉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美国卡斯卡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总经理杨宝勤是从原景县厨房设备厂分离出来的职工。企业拥有四条产品生产线,其中型材货叉生产线是目前中国同类产品最先进的生产线。公司年产货叉50万支,主要生产1-20吨各种类型和规格的货叉产品,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订做不同型号、不同用途的货叉产品。公司产品主要销往亚太和欧亚、北美洲等区域的主机厂,与日本的丰田、小松、三菱、日产和韩国的现代等制造商的叉车配套,并被丰田、三菱和小松等公司评选为年度优秀供应商,今年1-9月,销售收入1.48亿元,上缴利税1431万元。一个县办企业,竟能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能有一席之地,很不简单。下午在县里领导的引领下,我又看了两家企业。一家是河北远大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一家是河北海伟集团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两家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收入计划,都要比卡斯卡特货叉公司大得多。远大有望年销售收入4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海伟集团仅特种电工级聚苯稀和丙烷脱氢两个项目就投资148亿元,预计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收入320亿元,利税72亿元,成为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石化材料生产基地,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一些领域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据县里领导介绍,近些年来,全县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家,发展新兴企业23家,还成立了铁塔设计院和橡胶制品研究院,有280项技术、产品获国家专利,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如此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我印象中的社队企业已经大相径庭,真是需要刮目相看了。
    此行让我大开眼界的还有,故乡的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展现出光明灿烂的前景。距离生育我的小村庄十来里路的津龙农业循环经济园,是衡水市第一家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园区主要负责人贾连海原是县食品加工厂的屠宰工人,个头不高,黑黑的脸膛,一身农民装束,据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园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脸上洋溢着特有的自豪与自信。当初,他由县上的职工回到村子里时,先是以生猪、肉牛养殖为主,随着生意做大,供求也发生了变化。猪、牛肥了要屠宰,这就有了食品加工;饲养猪、牛需要饲料,这就要发展粮食种植;种粮食就要处理秸秆、柴草,这就有了沼气发电。就这样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园区由单一的养殖业渐渐发展形成了集粮食种植、饲料加工、畜牧养殖、食品生产、沼气发电“五位一体”的企业化经营综合性大农场。园区把周围三里五村的数千亩土地收拢过来,通过农业流转规模化经营,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及订单农业模式,以饲养生猪、肉牛、肉驴、奶牛为主,延伸上下产业链条,采用工厂化生产及畜牧育肥技术、生物技术、设施装备技术、保鲜加工技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搭建起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示范和合作交流平台,大大提升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和引领支撑能力。由此也就出现了挣工资的新型农民和享受红利的低保农民,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不能出工的农民,单靠土地流转返还的款项,日子也能过得不错,如果能够出工出力,那收入就很可观了,听说有的技术工种,月收入超万元了。仅津龙循环经济园,累计注册资本3350万元,总资产2.3亿元,年产值达到4.04亿元。生态化、循环化、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这些发展理念已经深扎在以贾连海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心中。在故乡景县,农民已尝到了土地流转的好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兴未艾。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9.91万亩,流转率接近50%。其中300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11家,家庭农场3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759家,涌现出一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农村,既不是我入伍前那种公社化吃大锅饭的样子,也不是我入伍后分田到户一家一户过日子的形式,而是在新的层次上的脱胎换骨、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已经看到了新型城镇化的雏形和曙光。看到这些,真是感到开眼界,增信心,故乡人祖祖辈辈盼了多年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好像就在眼前。有人说,世间最大的痛苦是世界变了而你没变。我要说,在当今世界新的变革面前,故乡景县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永立潮头唱大风,气魄可歌可赞,成绩可圈可点。
    令我感奋的还有故乡人的远见卓识,体现在他们把工业、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先进文化建设紧密挂钩,在经济发展中融入文化因素,在文化发展中促推经济腾飞。在我的故乡小村所在地的青兰乡,正在建设一个投资额度3.6亿元,总设计面积达5000亩的景弘苑园区,董事长由复退军人、县粮食局副局长王庆红兼任。除了水产养殖、果品苗木种植、农产品及油脂深加工以外,还建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规划建有国学文化广场,在园区内展示以唐代诗人高适、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为主的景县历史名人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本地乡贤文化与农业观光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人们在回眸历史和观瞻现实中受到教益。近年来,景县在打造文化之乡,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作了很大努力,在全县叫响董子故里品牌,县城建有董子公园,将董仲舒故里广川镇建设成为儒圣文化旅游名镇,拓展国学旅游、汉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在县文化馆设立并开放“王任重存书室”,县里专门拨款扶植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播,经常组织文化三下乡、农村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大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为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路子走的正。真正的富裕,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必须在精神方面得到滋养,丰富和充实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乡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是远见之举、得意之笔,非常值得称道。
    看完几个颇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和农业园区,我对人才又有了新的认识。从卡斯卡特货叉公司的杨宝勤,津龙农业园区的贾连海,再到景鸿苑农业科技园区的王庆红,远大公司的王洪刚,他们都是在县属企业或工厂、机关工作过的人员,有的还有部队生活的经历,广川镇的通讯铁塔行业的创始人贾章顺,还是转业军官、国家原外经贸部的公务员……这些都说明,要干事创业,关键是观念和理念的转变。观念一变天地宽。经历就是财富。一个人要想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干事、干成事,就要经风雨、见世面,在增加人生阅历的同时,不断增加生命的动力和创新的激情。
    离别数十年的游子回故乡,想到父辈大多已作古,同辈人也都已见老,“半年糠菜半年粮,十年总有九年荒”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故乡衡水景县这片热土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富有生机活力,越来越充满希望,令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故乡,像一艘鼓满风帆的旗舰,向着既定的航向前进。
[上一篇: 许世德诗歌欣赏 ]    [下一篇: 范友贵小传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