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贴心人贫困户的领路人——记山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驻天镇县李家庄村第一书记高平

来源: 赤子杂志11月刊   发布时间:2020-01-06

浏览次数: 1185


本刊记者   田伦富


图片4.png


高平,男,49岁,中共党员,1988年参加工作,现任大同交通运输执法局天镇县分局局长。2011年被省交通运输执法局选派担任扶贫工作队队员至今,2015年8月又兼任天镇县李家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九余载,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李家庄村的每一寸土地,用一片赤诚之心记录着每一户村民的贫困现状,他倾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心血帮助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幸福路,被群众誉为“贴心人、领路人”。2018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筑牢堡垒,建强基层村级党组织

高平是土生土长的天镇县人,熟悉农村工作,对老百姓有深厚感情。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那天起,高平就以“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为首要“战略”,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逐户了解情况,“老乡你好啊,今年收成还行不?”每到一户村民家中调研时,高平都热情和村民唠嗑。近一百个日日夜夜的走访,付出疲惫与汗水,得到的却是百姓“心声”。终于,他找到了提升村委班子战斗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他以党建为切入点,引领扶贫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完善村两委干部工作责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群众事务代办制度,制定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等,积极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二是及时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最新农村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先后组织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十九大多次专题研讨;三是严格按照贫困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扶贫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为全村贫困家庭分析整理出4类致贫原因,并根据致贫原因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

项目支撑,不断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图片5.png

驻村第一书记高平实地考察套种示范户 

说实话,对李家庄村民来说,赚得起赔不起。因此,找准制约李家庄发展的症结,摸索出一条适合村情民意的产业发展之路,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平在对李家庄村土壤、气候等条件和周边县市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市场等情况充分调研后,到全省有名的黄花种植基地大同县实地考察。调研回来后,高平马上和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召集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村历任干部和种田能手,专门围绕2016年全村种植养殖、经济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一是留足一部分土地继续种谷子。谷子是李家庄村传统农作物,颗粒饱满,色泽鲜亮,营养价值高,便于储存,应该继续稳定种植面积,选优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二是引进黄花品种,先试种40亩,与蔬菜套种先行试点,争取第二年见效,第三年进入旺产期。按市场价湿黄花一斤2.3元,每亩最低摘收3500斤,40亩可收入32.2万元。收摘时需要大量人工,也能较好地解决本村农闲时剩余劳力无收入问题。高平将讨论后形成的意见,及时向天镇县玉泉镇领导和上级单位省交通运输执法局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得到省交通运输执法局领导大力支持:每种一亩黄花补贴1500元,提高大家种植黄花的积极性。截至2018年,黄花种植面积达到了252亩。省局还决定给李家庄村村民每种植一亩谷子补贴100元,扶持村民发展优势产业。2016年全村共种植谷子354亩,已发放村民谷子种植补贴35400元。当年谷子价格是每斤2.3元,按平均每亩打600斤计算,354亩可收入488520元,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当年秋收时,又为村里购买两台脱粒机,解决了村民脱粒难的问题。

鱼渔共授,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图片6.png

高平向贫困户发放助学金

2016年在入户走访时,高平发现一贫困户单身,家有一女。女儿刚刚考上本科,念书的学费还无从着落。50多岁的男人,面容黝黑苍老,看上去像60多岁。高平当即掏出500元现金放在村民的炕上说:“先应个急,我们再努力”,见此,这位不善言辞的男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拉着高平的手连声说:“谢谢!”。高平通过调查,了解该村考取中专以上学生有22人,大部分家庭存在上学困难问题。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也不能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高平心急如焚,马上向上级组织及时作了汇报。在省交通运输执法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该村当年已考取的中专以上学生全部给予资助,先后共发放助学资金15400元,并形成制度,以后每年凡有考取中专以上的学生,都及时予以资助,用实际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
扶贫先扶智,农闲送技术。每年秋收完,高平都要结合村民农闲时间,聘请种植、养殖包括蔬菜栽培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村民的种植养殖技术,进一步激发村民生产生活的自信和能力。

强建基础,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018年夏季,为配合给村里修路,高平不分昼夜,走村串户,切实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当修路需要占田清苗时,村里40余户村民不计个人得失,主动让出田地,有力地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成。同时,由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原来的路灯早已形同虚设,每到夜里,黑乎乎一片,很不方便。高平依靠省局,为该村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让李家庄又亮了起来。一条路修顺了村民的心气;太阳能路灯,燃起了村民奔向新生活的希望。
       李家庄原有的吃水管道和一些设备因年久损坏严重,老百姓意见大,村委会没办法。今年9月份,高平积极争取,利用上级帮扶资金,为该村更换了饮水主管道1500米,更换了吃水井的水泵、水管,盖了新井房,解决了全村人畜吃水难的问题。
      为进一步建设事关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在省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高平先后为村民建起了活动室、图书室;配套完善了五保户新房入住工程;新建五保户住房配套饮水管道及闸阀井2个,电线及配套设备,一大一小两个大门及门墩,硬化院落900平米,切实解决了全村五保户入冬前入住新房的难题;为村委会修建了围墙等等。

鱼水浓情,站好决战决胜最后一岗

高平常常对村民说“我来驻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有事找第一书记”。一来二去,村民逐渐对他熟了、信任了,村民有啥大事小事都找他,村里一贫困户找到他告诉家里房屋成危房需要申请“危房改造项目”,他第一时间深入贫困户家中查看房屋情况,并及时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后为该贫困户争取“危房改造项目”且已实施。他说:“在农村工作就是要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群众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这份工作才能干好”。入户走访中一旦发现困难他总是热心帮助去解决,几年下来,村民对这位高书记赞不绝口。

今年年初,又到了驻村队员轮换的时间,由于执法系统面临改革,高平曾想过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去把自己的原单位工作理顺以迎接改革。村民知道高书记的这种心思后,一份数百人签名的“挽留第一书记高平的请愿书”交到了村委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盼望高书记留下来,继续带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请愿书中如是写到。看着村民们一双双期待的眼光,“高书记别走”“高书记,我们舍不得您”,高平眼眶泛红,当即说道:“我不走了,我会继续团结村两委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大家的信任和重托,带领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山西交通)


责编:楠楠(电话:010—65420087 邮箱:chizizzs@163.com)


[上一篇: 奋斗的岁月 ]    [下一篇: 孟平红:“混搭”种植脱贫攻坚菜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