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偏见和歧视 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中国残联举办精神残疾康复交流活动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 812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高海英)“这是给千百万家庭带来安全感、幸福感的惠民工程,你们帮到了弱势群体最需要帮助的点子上!”这是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一名精神残疾患者家属的心声。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9日,中国残联在京举办精神残疾康复交流活动。中国残联副主席黄悦勤、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贾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中国残联康复部、中国精协有关负责同志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北京朝阳三院相关专家,北京市残联、部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家属及媒体记者参加了交流活动。

  中国残联副主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中关于精神残疾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残联康复部有关同志介绍了中国残联在北京市朝阳区等地开展的患者家属专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的开展情况。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街道残联残疾人工作者、八里庄街道精防医生和精神残疾人亲友代表分别分享了参与患者家属专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的情况和体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就进一步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做了深入交流。

  贾勇指出,精神心理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神心理卫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等文件先后印发,对进一步做好精神障碍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作出专门部署,确保精神障碍者的治疗和康复不受疫情影响。贾勇表示,中国残联立足“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配合有关部委开展工作,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患者家属专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探索。中国残联正在研究起草《残疾人事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精神残疾康复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残联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精神残疾康复工作。贾勇说,通过系统的治疗康复,大部分病人是能够回归社会的,要对精神障碍患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偏见和歧视,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引导他们迈出家门,融于社区,走向社会,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据悉,患者家属专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User Family Expert,简称“UFE”)是源自意大利的一种精神障碍者互助社区康复模式,最早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引进,是通过专业培训精神障碍康复者或家属,使其具备服务其他精神障碍者的能力,以实现自助互助、社会康复和扩大精神障碍者社会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2018年起,中国残联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支持下,在北京市朝阳区、哈尔滨市南岗区、南京市鼓楼区和昆明市西山区开展了患者家属专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项目,累计为200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服务。

 责编:丽英(电话:010—65420087  微信:jingbo1030  邮箱:chizizzs@163.com)

[上一篇: 遏制餐饮浪费需要从何处发力? ]    [下一篇: 受助脱贫铭记恩情 传承帮扶延续温暖 ——记白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扶贫干部王佳男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