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霁昌: 以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1

浏览次数: 1534

陕西地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霁昌: 以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解决全省耕地占补平衡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服务保障而组建的省管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从事土地管理业、房地产业、住宿业等业务。

聚焦主业主责

谋发展是一场质的比拼,谁能牢牢抓住“高质量”这个关键词,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陕西地建坚持在国家战略下谋划发展,积极融入到全国、全省的发展大局中,找定位、抢机遇,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开展土地工程实践系统性集成研究,先后在陕西榆林、延安、宝鸡、渭南、商洛、铜川以及新疆阿克陶等地因地制宜整治盐碱地、复垦宅基地、治理沙荒地、修复灾毁地、再造沟壑地、重塑污损地、整备低效地、恢复生态地等,累计实施规模超100万亩,新增耕地超60万亩,有力保障了城市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需求,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紧抓“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西安、延安、榆林、宝鸡、渭南、咸阳等地已建成及运营酒店14座,不断培育壮大“地建南山”系品牌,以土地工程技术带动土地综合开发和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富平石川河综合整治、延安新区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城固滨江新城综合开发等一批惠民富民的重大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作为带头参与秦创原建设的主力军,陕西地建主动作为、抢抓机遇,谋划布局了“二中心四项目”秦创原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项目、秦创原西电·地建产城综合体项目、地建中关村总部基地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向创新要活力,靠创新增动力,更多地将发展基点和支点放在创新驱动上。

陕西地建拥有全国第一个以土地工程为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等九大科研平台,率先在国内提出建立土地工程学科,与长安大学合作共建全国第一所土地工程学院,构建了集土地工程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技术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完整的科研创新链。

依托上述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800余篇(SCI/EI658篇);制定并发布实施地方标准6项;获批专利170余项,软件著作权39项;出版专著20部,科技实力稳居行业第一。

 

 

 

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霁昌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建立了以“土体有机重构”为核心的净土工程技术,并成功应用到重度盐碱地、黄土高原沟壑地、污损土地、建设用地整备等多种土地类型的综合整治,累计推广应用超1000万亩,实现工程节支超50亿元。

在毛乌素沙地治理中摸索出“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关键技术”,改良了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

陕西地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的财富,集团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3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85%,中高级以上职称75%,高素质、年轻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陕西地建采取“搭平台、引人才、建机制”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起土地整治工程本—硕—博全链条式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020年,集团获批中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进一步加快了阶梯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步伐。

2022年是陕西地建成立30周年。陕西地建探索求存、攻坚克难,勇于革新、树立标杆,铸就了蓬勃发展的今天。继续传承发扬好成功经验,坚持把创新进行到底,昂首阔步走稳走好国有企业新时代赶考之路。

 

 

(编辑:敦英峰 电话:010—65420087 微信:jingbo1030 邮箱:chizizzs@163.com)

 

 


[上一篇: 天津,60个商业项目集中落地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