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研究:新任国企领导同志严以用权的第一法宝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6-02-02

浏览次数: 7934
 北京工美集团党委副书记  甘学荣
北京工美集团党委副书记甘学荣在《丹·青》系列藏品发布现场调研并获赵青老师签名勉励
    在对照反面典型开展“三严三实”教育中,大家发现许多领导干部还真是秉公用权、审慎决策的,还真是想干正事、公而无私的,但结果却事如愿违,他们往往是被陷入泥潭的项目套住了后,再被无孔不入的投机分子钻了空子,而锒铛入狱的。其中原因很多,笔者认真分析后觉得,主要还是花在调查研究上的功夫不够,或者说调查研究的能力素质不够,客观上的公心并没能避免主观上的错误。
    这种现象并非个别,对于党的各级各类干部尤其是新任国企领导干部来说,具有极其重要警示意义。新领导抓工作、提建议、作决策,仅出于公心已远远不够,必须从严以用权的高度,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当作第一法宝、第一要务,在切实掌握工作对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审慎决策用权,确保新任国企领导人员把“三严三实”落实到进入新角色、融入新集体的实践之中。
一、调查研究对于新任国企领导干部严以用权为何具有极端重要性?
我党过去常讲,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执政为民”,如今为什么要讲“严以用权”,这个严在实际工作中究竟严在哪里?笔者学习认为,除了继续重申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以权谋私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用权要严,严于按事物客观规律用权,严于顺应事物发展潮流用权,严于决策用权后应当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是很高的要求,唯有通过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把大量零碎的信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策,才有可能实现严以用权的标准要求。
    顺着这一思路往深里探究,笔者发现把调查研究与严以用权紧密联系起来,并不是个人的学习发现,而是我党早就有着这样的导向和要求。习总书记曾引述陈云同志的话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10%的时间就够了。”决策用权,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用权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用权的必经程序。
    正因如此,习总书记向全党号召,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业务生疏、人员陌生、环境迥异的新任国企领导同志,只有做到严以调查研究,才有决策用权的资格和权力,而绝不可干“胸无全局决心大、情况不明主意多”的蠢事。
北京工美集团党委副书记甘学荣深入王府井工美大厦黄金商场调研并与收藏爱好者现场交流
 二、从严以用权角度做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着眼点在哪里?
    着眼点是个大问题,处理同一事物,不同的着眼点会派生出截然不同的方向和路径;调查研究的着眼点不正确,用权的向度和不同向度上的力度就可能会发生偏差,严以用权的要求就很可能落空。
    为此,笔者认为一要以景仰赞赏的心态来搞调查研究。像笔者所在的北京工美集团——这样一个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百年老字号”企业,一个靠传统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市属一级企业,一个营业额即将过百亿的规模化集团化企业,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定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理由、有其特有的价值和文化、有其优秀的领导层和团队,纵使她还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和需要改进改革的地方,但都不是新人能随意品头论足、指手划脚的。而应该全身心全方位地走近她、探寻她,在真正爱她懂她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集团经营工作、党的建设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来。初来乍到,以“这不适应、那不顺眼”的视角搞出来的调查研究成果,就只能既害单位又害新任领导自己。
    二是严以用权视角下的调查研究,不是先做好决策预案、定好调子,再去找点材料作以补充修正;而是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从广大干部职工的丰富实践和聪明智慧中获得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决策,从而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制度的笼子的钥匙交到群众手中。
    三是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真实情况,趋利避害地做好领导工作,而不是深钻细研法规制度的空子。尤其是新任党委副职领导,不能琢磨着怎么用既有制度规定去拿住人、去与经营中心工作争地位、去挚肘别的分管领导,而应琢磨着怎么结合好本企业实际贯彻落实好党的有关决策部署和干部政策,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多做凝神聚气、添砖加瓦、锦上添花的工作,依法依规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去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地教育抑制一切不利于廉洁、团结的人和事的发生。
三、从严以用权角度应重视做好哪些调查研究?
    对于一个新任国企领导干部来讲,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急于出成绩、急于求认可上,而应放在实实在在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真真切切地掌握工作主动权上,为正确展开工作、严以为权奠定坚实基础。一般来讲,“熟悉熟悉情况”是一个单位对新领导的第一个关爱、第一件工作。如何才叫情况熟悉、如何才能熟悉情况,其实就是强调做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就是要求新任领导同志啃下调查研究这个硬骨头。
    一要深入调研企业内部情况。搞清楚企业的职能使命、组织构架、运行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企业文化,从而摸清形成今天这种态势的过程和原因,剖析当前态势的优势和不足。二要深入调研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情况。不仅要向企业里的老同志请教,更要创造机会向业界知情人士征询,做到对所处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位置、特色、短板心知肚明,既防止妄自菲薄又防止孤芳自赏。三要深入调研企业所处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全行业总体科技和工艺水平、销售情况、营利能力,以及全球经济危机、“互联网+”时代、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行业带来的正负激励情况。四要深入调研企业所在行业使命情况。这虽是个大问题,但却易于在决策中被忽略,导致用权不严现象。作为工艺美术类的文化企业,要弄清楚中央和北京是如何定位的,如何才能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尤其深刻理解其关于“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判断,文化产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时代要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来。
    在实际决策用权中,大家知道,调查研究再细致、掌握情况再准确,决策出发点不是处于公心,那肯定不是严以用权;有了公心,但情况不明,哪怕决策转化成的建设成效很好,那也只是歪打正着,也决不是严以用权。只有把上述四个方面搞清楚了,再加上处以公心,才有可能掌握工作主导权,才能在研究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时,协助党委和董事会做到撤、并、设、改决策科学,路径正确,依据充分,体现严以用权要求。
北京工美集团党委副书记甘学荣参加著名舞蹈艺术家赵青老师等人的艺术活动
四、如何从严以用权角度做好调查研究?
    正如习总书记所讲的“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新任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新任国企领导干部来讲,最紧要的是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跟着走”。新任领导干部初来乍到,无论分管什么工作、还是分不分管工作,都要多参与企业集团的各种活动,比如集体学习、例行性会议、举办展览、公务接待等。参加活动本身就是很好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展示形象的过程,必须积极参加,身心投入,“跟”有所获,否则消极被动、身到心不到,就可能白跟着跑龙套无所获,甚至会出负面影响。
    二是“磨好刃”。就是说调查研究尽可能是全方位的,但必须在职责范围内、在分管领域做专门家,这是新任领导干部推进工作、披荆斩棘的“刀刃”所在。对于党委副书记来讲,就是要了解党的历史,熟悉新的党规党纪,吃透国企党建的特殊要求,摸透所在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发挥作用的真实情况,为党委、党委书记领导建设和发挥主体作用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钉钉子”。这也是习总书记反复倡导的精神所在。有钉钉子经验的人都知道,同一块材料上从哪儿下钉是有讲究的,选不对钉点儿很难钉进去;钉的方法是沿着同一方向持续一锤一锤接着敲,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一颗钉子往往不起作用,而要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从严以用权角度搞调查研究工作,就更要发挥好钉钉子精神,选好着力点后层层剥皮,持续突破,直到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灵丹妙药,从而把严以用权要求落实到新任领导干部新的领导角色之中。
[上一篇: 董仲舒的倡廉思想 ]    [下一篇: 关于全方位打造“儒乡廉韵” 纪检品牌的实践与思考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