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8

浏览次数: 890

北京市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全面领导

 

党组织抓德育思政,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

最近,《北京市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及5份配套文件通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标志着北京市探索形成了加强党对中小学校全面领导的“1+5”制度体系。

党组织领导发挥出更好效应

北京市自2018年启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试点范围覆盖北京市16个区和燕山地区、经开区的107所中小学校。

在校园管理过程中,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带队伍、保落实,集中破解难题,让师生享实惠。

尤其在学校基建项目、中层干部竞聘、绩效工资方案制定、教师职评晋升、推优评先等重要工作中,充分体现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校长负责的制度优势,重大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

北京市以加强学校党组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发力点,健全班子成员选拔配备制度,实现结构合理、梯次配备、优势互补同时,提出党委和党总支设置的学校为“双正职”,党委设置的学校增加1名副书记领导职数,党支部设置学校且书记、校长由一人担任的,副书记领导职数“应配尽配”,合理设置党政办(党办),细化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在职称评聘、绩效工资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双培养”推教师成长

北京市明确了“量体裁衣”的改革导向,一区一案、一校一策形成亮点。

史家胡同小学教育集团将集团党委内设支部建在了学科组,300余名党员教师成立了语文学科第一支部、科创学科支部等19个学科党支部,由学科主管担任党支部书记,把支部活动与学科建设、教书育人相结合,教育集团还增设“史家家校社支部”,以家校社联合的方式来提升党组织的服务力。

第一五九中学创新干部选拔任用途径,开设青年教师多元发展班、开展“骨干——党员双培养”项目,实行工作项目负责制,制定干部三年发展规划和个人成长档案,引领助推干部成长。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以党建领航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双培养”,带头人、骨干教师中80%是党员,行政团队中94%是党员,这些教师在教学教研、课后服务等“双减”工作重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校一品,树立党建品牌

北京市海淀区整合育英学校等试点校在内的13所具有红色革命历史的中小学校资源,成立海淀红色学校党建联盟,推动地区红色教育党建资源互通共享、优势互补,同时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出“音乐党课”“艺术党课”等,推动学校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

北京市西城区育才学校打造“红色气质育英才”党建品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黄城根小学从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两条教育途径发力,通过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编办、市教委等部门将联合印发《北京市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及5份配套文件,指导各区、相关高校等制定落实方案,形成工作推进路线图、时间表,加强政策支持、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编辑:敦英峰 电话:010—65420087 微信:jingbo1030 邮箱:chizizzs@163.com)

 

 


[上一篇: 河北“1+20”政策体系稳定经济增长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