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化产业是如何做大的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12-12

浏览次数: 1343
   一
 
    中国福建省的晋江市,多年位于全国十强县(市)之列,也是福建省唯一一个进入全国十强县的县级市。就是这么一个县级市,几乎把全世界、全中国的体育名牌,如阿迪达斯、李宁牌等等,都吸引了过去。近几年,乔丹体育IPO等企业成功上市,快速发展,让人不得不感慨福建晋江体育产业的竞争力之强,发展活力之旺。以被评为“中国鞋都”的晋江市陈埭镇为例,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休闲运动鞋制造基地,全镇拥有各类鞋业企业3000多家,生产旅游鞋、休闲鞋、时装鞋、登山鞋、雪地鞋等几百个品种,年产运动休闲鞋达7亿多双,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只;旅游运动鞋产量占全国的40%。制鞋业的快速勃兴,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发展,鞋产业链条中的配件如鞋楦、鞋底、鞋跟、鞋衬、轻泡、炼胶、吸塑到纸盒、包装盒等均出现了一批专业生产厂家,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生产协作群体,产业集群优势十分突出。目前在陈埭镇,鞋材市场已形成“一都三街”的鞋业产业发展模式,销售范围涵盖了鞋类生产各个环节,市场现有各类商户1600多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
    近10年间,晋江体育用品产业的快速成长让人惊叹,尤其是近三、四年,随着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晋江各体育用品企业开始做大,一批企业纷纷上市,形成了明显的品牌效应,成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2007年安踏体育登陆港交所,融资超过35亿港元,安踏专业体育用品系列店在全世界已经发展到7900家,总销售面积及平均每店销售面积分别为93.7万平方米和119平方米;安踏运动生活系列店920家,儿童体育用品系列店506家,FILA品牌的专卖店近200家。
                              
       二
 
    晋江体育用品产业快速崛起,绽放出异常耀眼的光芒,其成功的奥妙是什么?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根本一条,就是他们通过体育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晋江体育地域品牌和投资洼地,将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到晋江,形成了体育用品产业的有效聚集,实现了晋江体育用品产业的做大做强。
    产业聚集区,如同战争年代大大小小的红色根据地,通过营造一个适宜特色企业成长的小环境,构建低成本投资洼地,从而打造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动力。产业集聚区,是中国经济工作的有效抓手,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又是如何通过产业聚集实现发展的呢?其一,低成本效应。通过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将产业资源有效聚集,可以实现某一产业链条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从而使产业发展不至于形成产业链残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效益。其二,地域品牌效应。产业聚集不同于某一企业品牌打造,它通过产业聚集快速形成某一产业集群,从而打造地域特色产业品牌,提高产业知名度。人们平时说的,往往不是某一产品品牌,而是地域品牌,如白沟的箱包、义乌的小商品、新华集贸市场的服装等等。其实,同产品品牌一样,地域品牌也是生产力,地域品牌也是效益。其三,政策效应。文化产业资源的有效聚集,可以有效防止政策落实的空置,使产业扶持政策容易在某一个小区域得到落实,防止老虎吃天无从下口情况的发生。
    当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就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商品经济开始崛起时,可谓千家万户闯市场,星火燎原照大地,处于产业快速崛起的起步期。虽然两者所处的阶段相似,但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却有其特殊性,因为文化产业从本质上属于创意产业,具有快速膨胀、迅速做大的特点;并且,今日的文化产业,是在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社会资本非常雄厚的条件下开始崛起的,其发展更具有快速性和规模性。因此,河北要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竞争中胜出,就必须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入手处,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条件支撑,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尤其是在产业聚集上找抓手,找动能。据调查,江苏、山东、广东等一些发达省份在文化产业聚集方面有不少好的做法,很多专业性、高端的文化创意园区正在崛起,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文化产业,从根本意义上属于创意产业,它往往具有四个“名”的突出特点。一是名人。对创意产业而言,得一人得天下。文化创意公司往往就是一个人才带动一批人才干起来的,阿里巴巴公司的马云的名人品牌,撑起了公司的半边天;湖南卫视的崛起,靠的是魏文彬和欧阳常林,他们的名字连中学生都知道;在河南少林寺,出了一个释永信,就把整个少林寺的产业发展了起来。二是名企,华谊兄弟,这地球人都知道。三是名项目。刘老根大舞台、宋城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项目。四是名地。实际上,产业聚集就是通过打造一个有效的地域名牌(名地),实现产业资源的有效聚集和崛起。比如保定的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的非常迅速,靠的是郭晶晶、钱红等名人,靠的是乒乓球学校、跳水学校等名项目,靠的是“世界冠军名城”名地的打造。目前他们正在建设体育产业园,准备把体育资源聚集到体育产业园内,以降低成本,实现保定体育产业的有效崛起,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思考。
                             
           三
 
    搞企业,是企业家的事;搞产业,建产业园,实现产业聚集,则是政府的事。就像在城市建设中,搞某个建筑单体规划建设,是开发商的事,搞一片建筑的规划建设,也可能是开发商的事;但搞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那就不是任何一个开发商能干的事了,那是政府的事,必须由政府来干,别人谁也包办代替不了。
    文化产业聚集区不是建不建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一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规模效益规模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不到一定规模,没有一定的企业数量,就形不成效益。当然,不顾实际,乱铺摊子也会受到惩罚。因此,搞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不要贪大求洋,搞政绩工程,要遵循规律,乘势而上。其次,降低产业成本问题。产业集聚,说到底是为了降低成本,如果不能降低成本,聚集区是没有用的。因此,土地、房租、人才等要素成本降低问题,就是摆在眼前的大问题,当然,降低行政成本,也是聚集区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四
 
    一座创意产业园,不但能够实现产业发展,而且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正如北京有“798艺术区”,上海有“8号桥创意园”等等,都是这样。
    近几年,湖北武汉将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他们在龟山上建设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自2009年动工至今,“汉阳造”一期已入驻企业70余家,其中拥有甲级、一级资质的企业10余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家,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8家,成为江城文化创意的一个有力引擎。武汉中国光谷数字创意产业园、江岸区创意产业聚集区、楚天181创意产业园、昙华林艺术村……随着一个个产业园的快速崛起,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湖北省出口文化产品1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5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2%,比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2012年又有了大发展,文化产品出口值仅次于广东、福建、浙江,跃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从文化贸易结构来看,湖北省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文化产品9.7亿美元,占全省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95.1%;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940万美元,增长78.5%,占总值的3.9%;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出口1251万美元,增长48.7%,占总值的1.2%。其中,九成文化产品输往美欧,其中对美国出口5.9亿美元,对欧盟出口3.4亿美元,主要为视听媒介产品。另外,出口较多的商品还有以小雕塑为主的视觉艺术品3512万美元,乐器出口1255万美元。
    上海认为,在文化产业崛起这样一个重要的节点上,上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2012年,授牌文化产业园区37家,分别是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虹口制作中心)、中广国际广告文化创意产业园、南翔智地、东方慧谷、金桥网络文化产业基地、上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等。截至目前,上海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已发展到52家。2013年,第三批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正在推出。
    近些年,河北的文化产业聚集纷纷涌现,省里从2012年开始,开始推出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工作。但总的讲,多数创意产业园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传统资源型的产业多,必须充分利用建立工业园区的有利条件,将在提升功能上求突破,在创意上求突破,在聚集上找出路,真正打造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根据地。
     (此文系2013年河北省软科学立项课题    执笔:高秀哲  宋晓华  成卓  岳天祥)  
编辑    何佳
[上一篇: 谷歌为什么挑战不过百度? ]    [下一篇: 英志臣: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