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志臣: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10-11

浏览次数: 1591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府文化酒店董事长英志臣的三十载成功路
 
本刊记者|孔婷婷   实习记者|李岩
 
    人物简介:
    英志臣,1953年生,山东费县人。1972年参军,1974年入党。1988年转业后,先后在费县检察院任职3年,在统战部任职11年。1999年开始从事酒店行业,2003年开始涉足商业地产。现任北京唐府文化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富连城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科万邦北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联常委、东城区交道口工商联主席。
    北京的8月正是酷暑难当、闷热难耐的时节,但是偏安于东城区东四北大街一隅的唐府文化酒店王府井分店却如酷暑中的一缕清风,遗世独立。步入酒店内,顿时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中国气息,古朴典雅的氛围、古色古香的情调与民族文化的韵律相映成趣,全然不同于平日里接触的充满现代气息千篇一律的连锁酒店,让人有恍如进入清末民初之酒楼茶馆、街巷市井之感,耳目一新。
    唐府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英志臣是以在商界成功转业的退伍军人的身份接受采访的,所以起初还未见到英先生时,我们就猜想年过半百的他是否依然魁梧健硕,是否还留有军人始终无法丢弃的习性。然而事实与我们猜想的正相反,当我们真切的接触到英先生时,幡然发现,虽眉宇之间透着军人的英气与商人的霸气,但最真实的英志臣更接近一位温润如玉的文学才子。

 
月是故乡明
    谈及过去,英志臣董事长无限感慨,半生的起起伏伏赋予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如今年过半百,回忆起种种往事,依旧是苦甜参半、五味杂陈。采访过程中,英总常常陷入怅惘的回忆。
    英志臣1953年出生于山东费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陪伴他度过了整整十八年的年少时光,他总说,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广阔的天地养育了他。到如今,他依旧十分后悔当初翻盖了家里的老房子,那是他十八年成长记忆最好的承载物。
    令英总记忆尤为深刻的是那段与读书有关的日子:他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一直勤奋好学,可是贫穷而动乱的年代,想要一心一意的读书并非易事。当英志臣读完小学,仍旧沉浸在马上就要步入中学的喜悦之中时,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得这种喜悦转瞬化为泡影,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停课让英志臣焦急万分却也束手无策。1969年一恢复上课,他就去找了学校的老师表明自己想上学的愿望,老师当即同意让他下周一来报道。周一一早,英志臣便用扁担挑上行李和一周的干粮兴冲冲的跑到邻村的伙伴家,两人之前约好一同前往学校。怎料同伴临时变卦,放弃继续读书。学校距英志臣的家足足有十二里,重峦叠嶂,考虑到独自一人走山路的安全问题,父母不得不让儿子放弃读书,继续在家种田。“当时我的心里真的很难过,做梦都会难过。”回忆起那段经历,英总感慨地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家境的贫寒与难以克服的客观条件并没有阻断英志臣的求知路,不能上学,他就自己找书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想要找到一本教材对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他偷偷拜托在上海当兵的朋友从上海带回一本几毛钱的《新华字典》。自此便日日将这本字典捧在手心里,日里读夜里读,他照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等到字词认得差不多了,英志臣就开始读曾经念过私塾的大伯偷偷藏下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就连下地干活都将《三字经》置于草筐下,一句一句的背诵,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即使在动荡的年代里,英志臣也从未放弃过学习,从未放弃过提升自我。
    “那段日子是我这一生都无法忘怀并且会永远刻骨铭心的,因为最单纯的日子往往最幸福。”英总好似随口开着玩笑,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了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思念。英总与家乡费县的关系正如著名作家沈从文总结他自己与家乡凤凰的关系:“二十岁之前我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二十岁以后我生活在对那片土地的回忆里!”
    人道是:“月是故乡明”,英总每提到费县的一点一滴,嘴角的笑容都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灿烂,那种深沉的爱也许只有如他一般背井离乡、半世漂泊的人才能够透彻体会。
 
  军营中的硬汉书生
 
    1972年,正值青春年少的英志臣入伍当兵,被分到北京市卫戍区。他当兵第一天便被安排到北京市委国宾馆三号宾馆门口站岗执勤,轮值时已是凌晨三点……当兵的日子每天都有大强度的军事化训练,可这丝毫没有难倒自小就干农活饱经磨砺的英志臣。表现出众的英志臣在入伍的第二年便入团,1974年入党并被选为班长,1976年提干为排长。
    部队把英志臣从男孩塑造成男人,把青涩的毛头小子锻造为成熟的铁血硬汉。但就是部队这样艰苦而忙碌的成长环境下,英志臣也从来没有放弃学习文化知识,他利用部队里可以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一有时间就读书。因为文字功底好,英志臣经常代表集体写稿、发言。
    新入伍的士兵看见英志臣读书常常会问:“当兵了还读那玩意干啥?”被问得多了,英志臣偶尔也会怀疑自己读书的意义,但是不久之后的一件事让英志臣更加肯定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部队提倡学文化,组织官兵学习哲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英志臣主动请缨,忙前忙后联系相关的学习班。本来这个培训班只接受团级以上的干部,但英志臣是部队和补习班的联系人,因而身为副营的他被破例录取。在补习班中,英志臣凭借自己良好的文学基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毅力在结业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因此获得了大专文凭。
    硬汉与书生原本是两个互不相容的词汇,人们常常用铁血硬汉和文弱书生来形容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但是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形象在英志臣身上却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不得不让人钦佩。
 
转业转出的另一个人生
 
    部队的生活让英志臣感到十分充实,他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快速的成长,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十六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已过而立之年的英志臣开始仔细考量自己的人生。父母渐渐老去,儿女又不断成长,可是因为大部分时间他都生活在部队,陪伴父母妻儿的时间少之又少。审视过往的时候,他赫然发现自己过去一直没有承担起另外一份责任——对于家庭,他似乎亏欠的太多。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转业,也正是这个决定将英志臣拖出了原有的生命轨迹。
    英志臣在1988年离开部队,回到山东费县的地方政府工作,先在当地检察院任职三年,后又辗转奔波于统战部和工商联之间,一干就是十年。直到1998年,政府新政策出台:副科级以上干部可以停职留薪,到地方带领企业发展业务,三年之后由本人决定去向,可以留在企业或者恢复原职。而此时英志臣也正承受着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工作方面,在政府部门工作压力很大,活动空间小、个人想法很难实现,并且他在当时的工作岗位上晋升的空间很小。家庭方面,妻子下岗,他的工资成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年迈的老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又正在读书……源源不断的压力迫使英志臣不得不思考转换一种生活方式,来改变生活的困境。于是英志臣决定响应政策,停职经商。
    当时很多人都劝说英志臣打消这个念头,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是铁饭碗,但经商存在很多风险和未知,不管怎样都不能脱离了公务员队伍。但是当时的英志臣已经下定决心要趁这个机会干一番事业,亲友的劝说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正是在这种机缘下,英志臣又回到了北京。在众多行业之中,酒店经营和室内装潢这两个行业成为他的首选目标。恰巧南宫宾馆处于经营亏损状态,濒临倒闭,于是英志臣承包下南宫宾馆,自此开始酒店起家。
    当记者问到当年南宫宾馆的经营状况时,英志臣颇显无奈:“南宫宾馆当年的驻京办事处一年亏损八十多万,我接手的时候甚至连水、电费都交不上,好多朋友都劝我不要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何况又是个外行,不懂行业经营。但我  当时就只有那么一种倔劲!太倔!不干好就不是我了!”英总谈到他在酒店领域牛刀小试的初期事迹时,显得格外激动,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当时南宫宾馆位于一个农民工聚集地,所以周边治安非常混乱,经常发生流血事件,我记得特别清楚,最多的那次一个月发生了十二次流血事件,其中有两次差点出了人命。”英总微微停顿了一瞬,便又开始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事件:“有一次,宾馆新来的厨师与保安有过节,几句话没说对,保安就持刀伤人,幸亏厨师胸前的那颗扣子救了他,要不然就没命了!我赶到现场以后,派人把伤者送到医院,我一气之下徒手把匕首掰弯了,并开除了保安。”当说到徒手将匕首掰弯的时候,英总的语气中透着小小的自豪。
    这样的慌乱和忐忑持续了一年多,直到2000年,国家实行金融改革,党政部门的干部必须按比例到企业中去“轮岗”,将干部在企业中的工作表现作为考察内容之一。于是英志臣打电话询问,当知道自己也刚好在地方企业当中,现在的工作做得名正言顺的时候,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终于落地。有了政策的保障,英志臣开始大胆的放手一搏。
    濒临倒闭的南宫宾馆在英志臣的经营下开始有了起色,到第四年开始盈利,从2004年起一年可以挣到100多万。这样良好的经营效益很快便有人眼红了,商场如战场,总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手段尽施。
    英志臣承包南宫宾馆的合同2005年到期了,当时的书记等人高估了南宫宾馆的盈利,认为英志臣将钱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于是组织了三家企业以接管为名将公司接收,英志臣信以为真,但到后来才知道其实是转而交给了这三家公司承包经营。
    英志臣苦心经营了几年才救活的南宫宾馆就这样被不怀好意的人窃取了,他说,只怪当时的自己既无害人之心,也无防人之意。
    商场如战场,但并不是谁想做都能做成功的。南宫宾馆被转包给别人后,经营不到半年就出了问题,亏损了150多万,苦苦维持了几年,还是一塌糊涂,最终不得不散伙,宾馆也没能逃脱被拆迁的命运。
    离开南宫宾馆后的英志臣用80万的启动资金投资创立了府学酒店,继续在酒店行业开拓自己的一方天地。到2009年,已经拥有了三家分店,为了做成品牌效益,英志臣将公司更名为北京唐府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品牌效益打出后,唐府名气大振,当时很多的酒店要加盟,但是一旦加盟就会改变唐府的区域传统文化酒店的定位,降低标准,为了维持品牌的高标准统一,英志臣拒绝了其他酒店的加盟。
    唐府酒店是一家二星级涉外宾馆,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甲一号。毗邻文化韵味浓郁的平安大道,近邻北京站、王府井、东单繁华商业街。环境幽雅、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是一座现代化的旅游宾馆,它集客房、 餐饮、会议、写字间、酒吧、商务中心、美容美发、足疗保健、停车场、商务车队等服务设施于一体,是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旅游或长住的理想场所。宾馆拥有客房98套,分别为标准间、单人间、商务套间和经济房,还有分别可容纳60人和300人的会议室。餐厅备有七个不同风格的雅间及大厅,可同时接待260人的招待会和喜庆宴会。主要供应川、鲁、粤、家常菜并备有清真菜点。 
唐府酒店以区域传统文化酒店为定位,每一家分店都充分体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到店面装修、小到每一个细节都作为一种载体,力求每一个装饰物都是一种文化的承载,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
    英总说,唐府文化酒店完全不同于其他的连锁酒店,它不但要让身在异乡的顾客有一个住宿的地方,还要给他们家的感觉,让他们在住宿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唐府文化酒店才能守住区域传统文化酒店的定位,并在这条路上取得长足的发展。
    如今的唐府文化酒店正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正打算面向全国拓展。说到成功的要素,英总毫不犹豫的说:“人。人是企业的核心,只有尊重员工、切实的为员工着想,员工才能真正的把企业当成家,一心一意的为企业着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英总说,他的企业团队文化很好,他以身作则,从不在员工面前摆架子,讲究人格平等,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奖惩合理,从工资待遇到住宿条件都一一为他们考虑周全,使得核心员工都能以企业为家,愿意长期留在这里与企业共同发展。
    虽然英志臣在酒店行业已经十分成功,但其实,酒店并非他从事的唯一行业。自2001年起开始他就已经涉足商业地产,从顺义东方唐韵啤酒美食一条街到张向东路A口大型商铺,再到玉泉营2万平米的统一改造、定位的商铺一条龙,英志臣在商业地产行业也同样做得有声有色。 
 
 路其修远 求索不怠
 
    性格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成败。英志臣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中庸的性格和积极的心态。
    家庭教育对他性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爷爷就经常教育他,要分得清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正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让他在日后的人生路上受益匪浅。
    16年的部队生活磨练了他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品格,部队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要求高度的严谨性和绝对的服从性。在部队养成的做事守规则、思考问题严谨的良好习惯,对他日后的成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人处世英志臣有自己的原则,他待人十分真诚,因此结交了许多的好朋友。每次在他困难的时候,都有很多的朋友对他伸出援助之手。他说,交朋友不能趋炎附势,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经常告诉员工:“吃亏是福,常吃小亏就不会吃大亏;遇到只要是别人抬了手我们低低头能过去的事,就低低头过去,不能得理不让人,但是如果对方得寸进尺,我们也要反抗,用正当的道德和法律的手段来反抗。”
    除此之外,英志臣还带头做公益,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对困难对象进行定期的资助等等,他说:“我的每一步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党和人民,现在我有能力了,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回馈社会。下一步我们打算每年拿出固定的一部分资金来做公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为自己和家人积德行善。”
    16年锻炼在军营,11年奋斗于仕途,15年打拼于商场,如今已成为三家企业董事长的英志臣可谓成功的典范。但他却很谦虚的说:“我不算成功,只是过得很充实。我现在的状态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还要继续努力才行。”
    上帝是公平的,幸运与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英志臣用自己的努力向我们诠释了成功的定义: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一旦选定了目标,就只能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何佳
[上一篇: 晋江文化产业是如何做大的 ]    [下一篇: 戈拉夫钢琴:聆听天籁之音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