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凤城”品牌宜当均衡发力

来源: 精品资料网   发布时间:2013-05-14

浏览次数: 1272
     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国庆节”就要来了,现在大家都在满心欢喜地盼着如何过。与此同时,各类假日大餐的“菜单”纷纷推出:旅游的,经济的,文化的……
     地方媒体最新消息说,文化凤城将又要好戏连台,大良街道办又将一如既往向市民奉上系列文化大餐,让大家过得“声色艺俱全”。目的是为了打造“文化凤城”品牌。
     笔者想,大良街道办的想法和动机肯定是好样的,是纯粹的,普天同庆,与民同乐,也是执政为民的内容。而且在顺德,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谁都信不差钱。但如果一定要将这些活动跟打造什么品牌挂钩,那恐怕还得好好从长计议。据笔者连续几年的观察,为了一张“文化凤城”的品牌,大良街道办利用节假日举办精彩纷呈的“好戏”,让市民敞开心扉娱乐,可谓是不遗余力,活动年年搞,主意年年出。可效果呢?似乎仍然是“足不出户”。
      笔者经常不经意问起身边的同事和外地的朋友知不知道“凤城”在哪,有什么特色,十有八九是答非所问,更别提“文化凤城”了。对不服气的人来说,他们当然可以说对方孤陋寡闻,连皇帝佬儿钦定“顺天之德”下的凤城都不知晓!
      问题是,现在来“晒”双方在认知度和知名度之间的差异尴尬没有任何意义,眼下要紧的是分析这种“硬伤”之所在。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考虑,借助节日气氛和穿插活动,是一条放大品牌效应,迅速凝聚人气和影响力的捷径,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目标品牌的知名度。但这绝对不是一方次次灵验的“万能药”。
      那如何才能将“打造‘文化凤城’品牌”的主题做得更加美名远播,家喻户晓呢?“我的顺德我做主”,笔者愿意奉献以下想法,权当鄙虑。
      我们知道,一个品牌效应的积聚不是三两天事情的功夫,也不是一两个节日的突击,而是需要细水长流,持之以恒,慢慢培育的。
     品牌讲究时效性,不能时冷时热。像“文化凤城”这种提法绝对响亮,也有内涵。但我们所要考虑的是不止于此,打造推广品牌,尤其是城市品牌,不能局限于几个节日几场活动,而应将“文化凤城”的品牌概念通过“多”媒体、多时日、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贯穿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并从中阐发出与之相关的品牌精神,做到时时刻刻绵绵不息地均衡发力。
      人是城市的主人,人的精神就是城市品牌的精神。如果我们能让城市内外的每个人时刻都能从骨子里感受到“文化凤城”的感召力,那这个城市的品牌形象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大,品牌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品牌目标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众所周知,《同一首歌》、《快乐中国行》都是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和欢迎,除了通俗怀旧的风格和平民大众的基调最能让观众接受外,重要的一点当是它们亮相“密集”,频频播出,使得大家对这两个节目既非常熟悉,又不厌其烦。
      如果要进一步打造“文化凤城”的品牌,大良街道办是否可以从中借鉴一点什么?比方说,把集中在节假日要花的钱甚至活动内容适当均沾到平时每一天的品牌建设中去,避免“平常冷清,节日热闹”的甘蔗现象。
[上一篇: 优酷和搜狐的战争,早了早好 ]    [下一篇: 邱兆彤:欧中酒店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在北京召开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