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子长市新一轮退耕还林的现状与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7

浏览次数: 1229

白莉莉(陕西省子长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 717300)

【摘要】: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推动延安科学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子长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意见》,结合子长市实际情况,果断决策,子长市先行先试,开展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对前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总结,结合现阶段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政策措施等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工程建设与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新一轮;退耕还林;现状;建议

子长市在延安市北部,在陕西省黄土高原腹地,清涧河上游,北依横山,东接子洲、清涧,南连延川、延安,西接安塞、靖边,包含13个乡镇,全市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55.70公里,2405平方公里,人口27万,耕地3.4万公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峁梁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94.6%。年平均气温9.1℃,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水土流失严重。自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治理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效提高了当地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问题,。特别在十八大以后,国家又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机遇。


1 子长市新一轮退耕还林现状

 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已被列入国家重点督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延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意见》后,子长市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进行宣传,切实把全市干群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上,统一到市、县正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工程的提前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所以子长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2013、2014、2015 年提前实施完成,共退耕面积22.23万亩,已享受国家补助资金8810万元,涉及全县304个行政村。其中列入2013年度市计划5万亩、2014年度市计划15.89万亩、2015年度市计划1.34万亩。截止2018年已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2子长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人员少,工程难度大

新一轮退耕还林从工程项目的实施,子长市退耕办从退耕地的调查--作业规划设计--现场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等一套环节,既是规划者,也是管理者,又是监督验收者,子长市共有13个乡镇,每个技术人员负责一个乡镇退耕还林的所有工作,由于历年退耕还林大部分耕地已经退耕,剩余新一轮退耕地都是偏远且交通不便,土壤贫瘠的零星地块,造成工程实施中成本高,难度大,技术服务难以全方位开展,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和工程质量的把关。

2.2 新一轮退耕地重造轻管护,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推广与经济性就业倾斜,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面积迁徙,一是造成新一轮退耕地只退,不管护,不补植,退耕地杂草丛生,苗木成活率差,长势弱,少数地块甚至出现苗木全部死亡的现象。有的退耕还林地块农作物套种及复耕现象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补助一直没有提高,导致很多退耕农户只愿意退耕领补助,不愿意放弃打工收入,路费盘缠回家管护退耕地。二是森林管护与封山禁牧压力较大。近年来,随着羊子利润的持续高涨,个别养羊户置政策规定于不顾,更是还有一些痴、聋、呆、哑的弱势养羊户,甚至白天公然放牧;和检查人员打时间差,封山禁牧工作虽然有乡镇、县林业部门的监督管理,可还是无法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进一步导致新一轮退耕地成活率低,保存率低。

 

2.3少数乡村领导对退耕还林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

退耕还林设计面广,工作量大且关系群众的直接利益,有的村干部不愿意担风险,怕得罪群众,甚至认为退耕还林是林业部门的事,只要把林业部门糊弄过去就行,缺乏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

2.4 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

新一轮退耕还林地还是和历年退耕地一样,主要树种为刺槐和沙棘,由于子长市财力的局限性和补植补造项目任务大投资小,不可能大面积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只能满足两线三点或部分重点区域进行适当的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因此生态基础仍然十分脆弱,森林效益低。而且退耕还林以后成林后的开发、使用、间伐政策不明确,林地给农户几乎带不来什么收益。而且单一树种一旦发生病虫害,将是毁灭性的。

3子长市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对策分析

3.1增加技术力量,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子长市退耕还林涉及面广,任务重,当前子长市退耕办主要的技术力量是女同志,新一轮退耕还林22.23万亩只有13个技术员负责作业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政策兑现,同时这13个技术人员换担负着历年退耕还林的所有工作,并且13个乡镇中的技术员,有12个乡镇分别为我们12个女同志负责,每人负责一个乡镇的退耕还林工作,难度大,工作难以全面展开,所以当前要增加并调整技术力量,更好的开展退耕还林工作。

3.2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后续产业,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广大退耕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善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鼓励退耕户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退耕户收入。大力发展红枣、核桃、苹果等林业后续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比如林药,林菌等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提高种苗造林补助标准,解决苗木质量不高和施工劳务费用偏低所造成的造林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差的情况;四是提高现金补助标准,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退耕后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加强森林管护和封山禁牧力度。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中,要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鼓励退耕还林林地林权依法流转(指森林或林木所有人或是林地使用权人将其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林地使用权依法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行为,形式包括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和抵押等)。

3.3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级责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继续坚持《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管理办法》,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和县级部门包村责任制。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县长担任组长,严格目标责任管理,保证了退耕还林工作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加强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要使村干部和退耕户都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禁止毁林复垦,合理合法地进行林木经营。对乱征乱占退耕还林地、擅自复耕等行为,要严厉查处并通报、曝光,以期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要继续实施好巩固成果专项的扫尾工作。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对退耕还林成果进行规划。切实抓好自查验收问题的整改,对不合格面积及毁林复耕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跟踪监督,确保面积不减少并成林成材。

3.4强化部门协同,合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

新一轮退耕还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发改、财政、林业、国土、水利、扶贫等诸多领域和部门,这些部门须加强协作,研究解决影响工程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子长市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安排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等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生态建设投资,整合资源,集中资金,逐步改善林分结构,增加经济林比重。突出整体治理效果,对密度小、经济价值低劣、没有培育前途的林分进行改造,确保子长市长期山绿水清人富环境美。若国家再像实施退耕还林一样,再对子长市人工林进行一次林分质量改造,那子长人民一定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之,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在子长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特别是在巩固成果方面,结合市情实际,作了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的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但我们都知道生态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会坚定不移的扛起这副重担,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为巩固好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新子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昭国,官康国。资中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2):102-104.

【2】王海秀 德令哈市退耕还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9(4:):80-81.


 


[上一篇: 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    [下一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