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平正义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访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陈燕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8

浏览次数: 861

把公平正义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访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陈燕萍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扎根司法领域30多年,陈燕萍光环无数。从普通书记员到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三级高级法官,无论身份如何变换,她始终坚守审判第一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以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审理的每一起案件中。

如果这时候“拉一把”,让企业“喘口气”,极有可能让企业“起死回生”。

靖江的一家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因经营不善拖欠土地流转金,被140多名村民告上法院。如果就案办案,陈燕萍用三五天就能把这一系列土地流转纠纷案件打包审结,但结果显而易见企业破产,村民的土地转让金也跟着打了水漂,“能拿到的可能仅仅是一纸判决”。她走访调研发现,合作社拥有含金量高的有机蔬菜种植资质,仅仅因为老板不善推销才陷入困境。

然而,要做通上百名村民的工作并不容易,不少村民最初并不理解“陈法官,现在你给我们画了一张‘大饼’,万一合作社还不上钱,我们就去找法院要!”顶住种种压力,陈燕萍记不清跑了多少次村里、镇里寻求支持,面对面做村民工作。

双方当事人都看到了、感受到了

陈法官原本轻悦的嗓子嘶哑了,原本瘦削的身材似乎更苗条了通过反复沟通交流,最终大家共同商定“放水养鱼”之法由合作社负责人筹措资金,先偿还村民们部分款项再由村里颇具威望的老支书出面担保,让村民与合作社重新签订按季偿还协议。仅用不到一年,合作社就通过恢复生产、拓展销量实现盈利。今年5月,合作社还清所有欠款,实现真正的案结。

百分之一的调解可能,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力气去争取

工作以来,陈燕萍已审理4000多起案件,70%以上最终接受调解或经调解撤诉,其中婚姻家庭案件的调解率更是在90%以上。因此,她成为司法系统有名的“调解高手”。

在陈燕萍看来,法官的职责不是一判了之,成功的审判也绝不仅仅是一纸判决。特别是担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以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她跳出自身专业领域,将目光投向更多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

在陈燕萍儿时的记忆里,长江是“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然而,在多年前审理一起渔民投资被骗案件时,渔民无意中的抱怨,让陈燕萍揪心,他告诉我,因为长江里很多鱼类都快没了,打鱼很困难,严重影响了收入。她小时候常见的江豚、靖江刀鱼濒临灭绝,不少渔民采取非法作业方式,最终形成“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十年来,她多次在全国两会、党代会上提出要对珍贵鱼类资源进行保护,切实维护渔民合法权益。这些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她欣喜地看到,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长江的鱼明显多了,久违的江豚也回来了,母亲河正在恢复往日的生机。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党代表期间,陈燕萍先后有40多条建议被采纳。

作为法治建设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近十年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让陈燕萍感触最深。她回忆,过去执行抓“老赖”,法官晚上九十点开工,早上四五点收工,为了堵“老赖”半夜翻围墙由于大多数当事人白天不在家,法官不得不晚上骑着自行车去当事人家里送文书,能不能成功全凭运气

法院加速迈向信息化、智慧化、多元化—有了网络查控系统

执行法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就能将其名下的银行存款、房子等财产信息“一网打尽”通过短信、微信和邮寄等组合方式,法官在电脑前用手指轻点,当事人就能收到送达信息法院被“搬”上网,百姓坐在家里动动手指就能打官司,即使远在新疆的案子,也能在家门口立案。

陈燕萍说司法为民从路上到线上,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越来越强。

 


(编辑:敦英峰 电话:010—65420087 微信:jingbo1030 邮箱:chizizzs@163.com)

 

 


[上一篇: 党代表丨迟妍妍: 将黑龙江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    [下一篇: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总林长:张庆伟主持召开2022年省总林长会议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