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来源: 陈凤兰   发布时间:2016-08-05

浏览次数: 1252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陈凤兰 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中心校二分部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也是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1]可以看出,读写或者听说,和“情”字戚戚相关。小学语文教材极富情感性,很多美文大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是“情”的喷涌结晶。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实施举措
 
一、   情感教育的含义及必要性
 
情感教育一般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信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人格发展和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教学方式。语文是特别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也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爱因斯坦说过:“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2]语文学科有知识体系、精神体系和情感体系。情感可以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也会受到熏陶,心灵受到启迪,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得到深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知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视野不够开阔
传统教学论研究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的认知框框中,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活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的状况。[3]在不少农村地区,以传统的灌输法教育方式,对语文学科的教和学规定的太过死板,教师的态度生硬、手段陈旧,学生学习方式不正确,导致了语文教学方式的呆板和繁琐、效率低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既要深入探索语文学科,又要不断拓展情感教学的空间,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手段较为落后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仍然普遍落后,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未真正得到改革,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单纯讲解和板书的阶段,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化特征,限制了语文学科在情感教育方面的认知和发展,尤其是在这么一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增多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显得过于滞后,这种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革的教学模式必然大大影响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师弱化文本情感因素
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未正确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好比注射器,学生又好比接受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学中缺乏情感因素的注入,往往导致: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因素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装却“雾里看花”。[4]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被弱化,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直接影响了情感教育的落实。这就使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对待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学生们通常感觉到的是无穷的学习压力,而不是学习的乐趣。有鉴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创设情境,以美育为突破口、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启其疑、引其思,做好学生情感的导流渠。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举措
 
 ()营造充满激情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交流
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间的交往活动,集中反映在师生间知识和情绪的传递和交流上。[5]教师作为课堂氛围的经营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承担着课堂教学的一级调控,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探索出融知识性、愉快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和课堂氛围。通过饶有兴趣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拥有新的发现后会产生喜悦的情感去开拓,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全面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情感体验
现代教学设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平台能够使教学程序更好的被设计,通过媒介的连接作用使语文教学富有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让画面逼真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愉悦的气氛。多媒体课件将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带给学生一种现实的感受,并能够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赋予学生更多情感,在课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教育,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境界。
(三)创设优质生活情境,领会“文、情并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作品表达的是作者的感受,由于学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不多,可能一时还不能体会作者的感受,这时教师就需要适当介绍时代背景,联系一下当时实际,这对于加深学生认识,激发学生共鸣有很大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下,将是一种具有极大开放性的教育活动,能够良好地培养情感与个人价值观。教师应当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从而令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小学语文教学在注重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同时,更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情怀,引导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把学生培养成富有情感而品德高尚的人。如此,教学才能取得累累的硕果。
 
注释:
[1]陈先林《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杂志》第7卷第5期,第23页
[2]王运娇《情感教育研究述要》,《今日湖北理论版》2010年第3期,第35页
[3]刘本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及其修养》,《教育与职业》第5期,第77页
[4]尹汝国《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教学研究》2010年6月(上)第16期,第18页
[5]赵涛《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12年第32期,第89页
[上一篇: 从社会历史审视自然 ]    [下一篇: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