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绘画——从“大圣归来”谈电影音乐与画面的融合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6-02-02

浏览次数: 1211
用耳朵绘画——从“大圣归来”谈电影音乐与画面的融合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邵晴
摘要:影视作品,是视听结合的统一,音乐作为流动的、时间的艺术像画面作用于人的视觉一样,作用于人的听觉,耳朵与眼睛完美配合,诉诸受众的感觉器官,赋予观众完美的艺术享受。音乐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已经不单单是音乐,它承担了整个电影的起承转合,在电影这门集文字、语言、摄影、美术、和音乐于一身的综合艺术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大圣归来;配乐;画面;融合;
 
     2015年7月,国漫巅峰之作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登上大荧幕。影片通过孙悟空与江流儿的冒险故事,塑造了孙悟空解除封印重拾大圣身份的英雄形象。该片以10亿票房,登顶中国内地动画影史冠军。在影片中,贯穿始终的配乐成为点睛之笔。本文拟以《大圣归来》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音乐与画面的完美融合。
    音乐在影片画面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刻画主人公心理活动。人物的心理活动,单依靠画面是无法完整地传达给观众的,加入音乐的渲染,很容易使人感同身受。音乐与人物心理的统一,可以唤醒观众与主人公情感上的共鸣,赋予画面生动的表达。
    2.烘托画面背景氛围。影片中的任何人物都不是单独的个体,在背景和整个环境氛围中,合适的配乐使环境背景更具表现力。
    3.突出电影中心思想。每一部影片中,都会有一支主旋律配乐,以重复或变奏的方式反复出现,无形中成为了主题画面的提示,对表达中心思想起了强调作用。
    4.成为象征符,唤醒脑中画面。影片中成功的配乐,会成为象征符一样的存在。用大众传播编码解码理论可以解释:一段音乐成为一个画面的编码,观众在听到这段音乐时,自动解码成与音乐融合的影片画面,久而久之,便成为一部影片的象征。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当《我心永恒》的旋律响起时,You jump,I jump!的画面则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
    在影片《大圣归来》中,著名配乐大师黄英华可谓是费尽心思,通篇配乐,同画面、人物形象、人物动作的配合都十分默契,达到了完美融合,虽然采用许多西洋乐器却尽显中国风骨。
    首先,影片从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入手,树立齐天大圣武艺高超的形象。黄英华采用了管弦乐合奏曲《闯将令》,该曲子戏曲味道很浓,整首曲子以唢呐领奏,旋律性强,运用声部重叠放置的手法,并结合了上下行旋律音,使曲子显示滂沱之气。这首配曲本身就是歌颂英雄的,与齐天大圣的形象不谋而合,较快的节奏又与打斗的画面严丝合缝,迅速调动观众的情绪,给人以“本该如此”的和谐感。
    画面切换到小唐僧江流儿。老和尚在河中捡到江流儿,到他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孩童,画面一笔带过。影片配乐也采用了节奏缓慢的轻音乐伴奏,该段配乐是影片中的主旋律,反复出现多次。为营造江流儿的呆萌属性,配乐风格一改从前,单簧管和双簧管的配合,使画面更加明快,孩童丰富的表情、跳跃的脚步在轻快的配乐节奏里惟妙惟肖。
    土地公公让人眼前一亮,配乐师采用高音的笛子和洋琴来为这个调皮的小老头幽默灵活的形象添彩。此刻,大圣才真正登场。片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后法力尽失,被惩戒在山下五百年。巨大的落差造成了影片中孙悟空暴躁而又略带无情的性格。然而大圣侠义本色未改,在江流儿一次次感化中,他终于回归英雄形象。正因如此,黄英华插入了一段男低音的吟唱,借鉴西方影片中孤独又沧桑的浪人登场设定,甚至形象地的加入了一段口哨,如梦如幻。之后贯穿着各种打斗画面,配乐高频采用了打击乐和鼓,使整个画面富有激情和张力。
    猪八戒贪吃贪喝、装神弄鬼却小恶大善,已然不能接受自己变成猪的现实,时时做着天蓬元帅的美梦。黄英华借着这种反差,用一些男低音的即兴咏叹调来表现他的出场。与可笑滑稽的画面辉映,喜剧感十足。
    大圣与山妖在河边的一场打斗可谓精彩,黄英华配以古筝曲《筝锋》。不断转换跳跃的音域瞬间给人以紧迫之感,音调急速地上升下降,澎湃激昂,与中国功夫的精练有力相得益彰,与其说音乐在配合画面,不如说画面在诠释音乐,被唤起的多种记忆、联想和共鸣,共同终止于一个定格。
    行而至此,影片中的大反派“混沌”出现了。他是一个依靠童男童女举行祭祀维持自己变身形象的道人。为了体现诡异神秘的画面,电影配乐融入了日本“能剧”元素,还采用独具朝圣和宗教神学色彩的太鼓,单从听觉,就充斥着阴森之感。混沌吟唱的祭祀歌曲名为《祭天化颜歌》,是一段幽怨的昆曲作品,“混沌”的画面定格在身着古韵长袍、头带京剧巾帽的的唱曲小生的形象上,古色生香,耐人寻味,尽显整个影片的中国风韵。
    影片的高潮在一段《小刀会序曲》中拉开序幕,大圣乘小白龙去救江流儿。千钧一发之时,音乐声和大圣的身影一起出现。《小刀会序曲》是为民族舞剧所创作的配乐。段首运用民族乐器唢呐调动气氛,营造大圣出现画面的磅礴气势,后加入二胡、琵琶等民族弦乐,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低音大鼓的音色十分霸气,仿佛大圣披荆斩棘,踏着大步勇敢向前,几记嘹亮的锣声,充满着希望感。
    江流儿的死成了大圣回归的催化剂。被重重枷锁束缚的孙悟空,终于打破封印完成自我救赎。这时,影片第四次出现主旋律变奏,与开头相照应,这段旋律较为缓慢悲伤,深深刻画了大圣虽然法力回归,妖魔尽斩却换不回江流儿生命的眼泪和无奈。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2004,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白芸.色彩视觉艺术[M].2011,清华大学出版社
[3]以《泰坦尼克号》为例谈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张胜良,电影文学,2011.16
[上一篇: 从名人出书三种基本宣传方式浅析名人出书现象 ]    [下一篇: 浅淡六部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