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妓女形象分析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5-08-19

浏览次数: 1039
                                             山东大学(威海)2011级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晓丹
    摘要: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学里第一批成熟的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包括后世的许多才子佳人类名篇的改编多取材于此。在唐代,狎妓冶游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唐传奇中的许多名篇如《李娃传》、《霍小玉传》等都是讲述文人士子与妓女交往的情形,通过文人们细腻地形象塑造,为这些文学作品注入独特的光彩。本文通过分析唐传奇中的妓女形象,通过对妓女文学形象的分析归类,不仅可以了解她们姣好的容貌、较高的文化水品以及迥异的性格特征,同时可以窥探她们的生活状况感情变化,与其同悲喜感受命运的起伏,更可以把握当时文人们的内心世界及社会环境。
    关键词:唐传奇;妓女文学形象;文人心态;社会制度
一、唐传奇爱情题材产生及概况
    传奇,推其命名之意,当即为“传述奇遇奇事”,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不仅数量众多,对于后世的文学影响尤为明显,更是形成了“才子佳人”这一重要的小说叙事模式。在这之中,以妓女为主人公的传奇大放异彩,诸如《李娃传》、《霍小玉传》都塑造了个性鲜明至情至性的妓女形象。常理说来,爱情作为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本身就是与生俱来的,本不算奇事,但是在当时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这一正常的人类情感也变得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甚至被扭曲、被扼杀,尤其是受礼教束缚严重的上层社会。正是因此,当文人士子在礼教束缚稍显松弛的时代突然接触到爱情,哪怕是畸形的爱情,反而像初生的婴儿第一次睁眼看到的世界一样新奇而叹为观止了。这正是爱情题材唐传奇在盛唐时期出现并格外繁荣的原因。
    唐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狎妓冶游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其中文人和士大夫跟妓女的风流韵事流传最广。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唐人的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传为佳话,故妓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从《霍小玉传》、《李娃传》等传奇中都可以看到文人士子与妓女交往的情形,这些妓女才貌双全\能文会诗\能歌善舞\谈吐风雅,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情趣,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有着较高文化水平的妇女群体,对于满腹经纶的书生来说,和他们交往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又能激发自己的创作冲动和激情。
    这些妓女群体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她们一方面满足于诗酒风流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渴望寻找托付终身的有情郎,摆脱卖笑生涯.正如马尔克斯在《苦妓回忆录》中所说“妓女得到爱,如同得到妓女的爱一样困难”。尽管那些文人士子们在面对她们的时候表现出无限欢爱之情,而最终面对婚姻的时候却往往屈服于社会压力,所以被玩弄、被抛弃是这个群体的普遍命运。她们有的成了残酷命运的牺牲者,有的则清醒地认识到当时制度的残酷性并敢于反抗,最终脱籍从良,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通过对妓女文学形象的分析归类,使读者与文学研究者得以窥探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三类主要妓女形象及其命运
    在唐传奇塑造的众多佳人形象里,个性鲜明的妓女数目众多,譬如李娃、霍小玉、红拂妓、杨娼等。根据她们的命运结局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像李娃这种脱籍从良拥有幸福生活的妓女,一类是像霍小玉这种惨被抛弃甚至郁郁而终的妓女。这两类妓女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背景、人格气质,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一)“善补过”的李娃
    白行简的《李娃传》塑造了一个侠义柔情的青楼女子形象李娃。对于李娃的形象描写,“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 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这些正面描写可以看出李娃是个十分妖艳美丽的女子。同时,由荥阳生初见李娃时“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以及二见时“生遂惊起,莫敢仰视”这些侧面描写,则可以看出李娃对异性的巨大吸引力,这是李娃作为一个风尘烟花女能够达到“前与通之者,多贵戚豪族,所得甚广,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的资本。由此推断出李娃做“狭邪女”的时间久,也正是因此造就了她对男性心理了如指掌的特点,为下文设计驱逐荥阳生的冷酷无情作了铺垫。
    但李娃与其他妓女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性格的复杂性、矛盾性,虽然在玩弄贵族公子时极为清醒理智,同时又善良未泯,这在第一次见荥阳生时“回眸凝睇,情甚相慕”以及后来荥阳生钱财将要耗尽时“迩来姥意渐怠,娃情弥笃”这些反应看出李娃不像普通烟花女子那样只是贪图钱财,而是有真情的,虽然后来与姥姥一起设计欺骗荥阳生,但之前对荥阳生的感情也是发自真心。这也是后来当她偶遇已经变成乞丐的荥阳生时,为何要赎身并不计回报地帮荥阳生恢复健康考取功名了,正是心中善良纯真的一面流露,见到荥阳生“枯瘠疥疬,殆非人状”这样的穷困潦倒,“意感焉”,旧日情份加上对自己之前所作所为的愧疚,化为直接的补过行动,这也从侧面表现了李娃的侠义之心,侠义也是李娃与其他妓女形象所不同的一点。若仅是这样,李娃也不足以能跨越礼教阻隔成为汧国夫人,她性格中最大的特质就在于老练理智,虽然她也向往爱情,但更能认清现实,在荥阳生科举策名第一获得授官之后,李娃说“今之复子本躯,某不相负也。愿以残年,归养小姥。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勉思自爱,某従此去矣”,她十分清楚以自己的身份无法与荥阳生结婚,所以只把照顾荥阳生助其科举考试当作为自己赎罪,但正是因为她把话说得坚决把现实看得明白,才会从贪财无义的烟花女子转变为令人敬佩的贤妻良母。这也是李娃命运结局与接下来要分析的霍小玉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在文章最后,作者说到“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之叹息哉!”对李娃的节行大加褒扬。
(二)敢爱敢恨的霍小玉
    蒋防的《霍小玉传》描写了一个痴心女子惨被抛弃的悲剧形象霍小玉。霍小玉与其他妓女的背景不同之处在于她托身自己是名门之后,才貌双全,并且作者对于小玉这一特质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先是鲍十一娘对霍小玉的介绍中说“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称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像小玉这样漂亮的人,情趣、神态处处都超过别人,而且精通音乐诗书;李益初次见小玉时“但觉一室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写小玉的美达到了蓬荜生辉的效果,使整座堂屋像琼林玉树一般;“发声清亮,曲度精奇”,说明小玉有过人的才艺。这些描写都足以显示霍小玉是个色艺双绝的妓女,在综合条件上可是说是要优于李娃的,可小玉最后却落得个惨被抛弃气绝身亡的结局。我认为除了李益本身的品质问题外,与霍小玉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霍小玉原为霍王的小女儿,但因为“出自贱庶”而被迫流落教坊沦为风尘,因此她从小便对这种门阀的偏见刻骨铭心。所以当她面对“门第清华”的李益时,还是能保持清醒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他们热恋最高兴的时候,小玉会“流涕视生”,当李益要告别时,她有不祥的预感。但她与李娃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能够保持清醒,却不能彻底认清现实,终究对爱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她才向李益提出了可悲可怜的八年之约,但她自己深知,对于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李益来讲,要求他在八年间专情于自己一个人是过于苛刻的,却仍被李益“引谕山河,指诚日月”的海誓山盟冲昏了头脑,挣扎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既希望能够维系两人的爱情,又对未来没有信心,才退而求其次的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而得知李益将另娶的真相后不能重新振作反而忧思成疾,“日夜涕泣,都忘寝食,期一相见,竟无因由”悲剧命运不言而喻。当然,这虽然表现了霍小玉的不切实际,却也表现了霍小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 面对社会制度的威胁不甘于命运的摆布,散发出独特的悲剧力量。但这种抗争精神针对的对象也反映了霍小玉的认识局限性,她死前说的那番话中“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针对的复仇对象不是负心的李益也不是封建的社会观念,而是另外一些无辜的女人,说明作者对于霍小玉的悲剧根源也没有一个清醒的把握。
三、妓女命运结局原因剖析
    妓女这一群体在唐传奇中呈现出的普遍结局,除了上文中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的小环境以外,还存在其他诸多大环境方面的原因,需要透过文本去看现象,逐一剖析。
    首先,从时代风气看,正如陈寅格在《读莺莺传》中说的那样:“唐代社会继承了南北朝的旧习俗,通常以两点来区分人品的高低。一是婚姻,二是官阶。如果结婚对象不是名门之女而丈人为官不清正廉洁的话,就不会被社会认可。”也就是说,两个重要因素堵塞了妓女这一文学形象追求自由爱情的道路:封建门阀制度和婚姻门当户对。从东汉开始,朝廷用人时就会参考人的门第与家庭出身,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更是成为选官标准,于是就造成了一些家族对官场进行垄断,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而这些家族为了保持血统纯正,不屑与他姓通婚,但从唐太宗开始,皇室为了提高自身门户,开始打压士族,但却并不能改变世人对门阀的看法,反而是使人更加向往、看重高门士族,一方面把攀附高门士族结成婚姻看成是一件极为有面子的事,另一方面也为出将入相铺平了道路。就像沈既济的《枕中记》中卢生实现的第一个梦想就是娶到了“清河崔氏女”,下文的中进士、为官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由此可见,像《霍小玉传》中的陇西李氏李益抛弃出身低贱的妓女而娶“甲族卢氏”,也是出于维护家族利益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当得知霍小玉因为思念成疾身负重病时,李益因惭愧而不敢与小玉相见,可见也确实有几分情谊但这个悲剧更是整个阶层造成的,李益无力反抗。妓女在文本中的大多数悲剧结局都是封建士族门阀观念的牺牲品。
    其次,科举制度的盛行,一方面催生爱情,却也催生了爱情悲剧。唐代的科举制因注重“行卷”,导致传奇小说盛极一时,许多小说中爱情的发生都是在科举考试的途中,如《莺莺传》中张生与崔莺莺得初见是在张生进京赶考的路上,李益与霍小玉的初见也是在李益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荥阳生与李娃的初见也是在荥阳生考取功名的途中。但这也制造了书生们在考取功名与维系爱情间的矛盾,若沉溺于爱情很可能耽误科举考试而无法实现改变命运进官进阶的愿望,面对两难选择,张生选择了割舍爱情,不被放纵的情欲所迷惑而成为天下的笑柄,“为天下谬笑”,作者甚至借张生之口说“德不足以胜妖孽”,如果考生的德行还不能达到预防提防的理性就不要去谈恋爱,在应试学习中恋爱的人,则要“善补过”,及时摆脱美色诱惑;但荥阳生则是在两难中选择了爱情,荒废了科考之事,在被李娃诈骗后钱财名誉尽失,若非李娃后来幡然醒悟不计回报帮助其重申科举之事,李娃也将成为士人口中所谓的“女人,尤物也”这样的红颜祸水了。综上所述,妓女这一地位低贱的群体在追求爱情时当面对科举考试,便成了书生学习路上的阻碍,被抛弃便也显得预料之中,除非像李娃那样“善补过”,成为书生科举考试的助力,才有可能实现改变命运的愿望。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
[2]苦妓回忆录,加西亚.马尔克斯,轩乐译,南海出版社。
[3]点读唐传奇盛世奇闻40则之李娃传,唐白行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点读唐传奇盛世奇闻40则之霍小玉传,蒋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隋唐小说研究,内山知也,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下一篇: 董仲舒大一统论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