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中西体育文化比较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5-06-12

浏览次数: 1258
全球化下中西体育文化比较
作者 | 云颖
 
【摘    要】 世界是大一统的世界,全球化蔓延到各个层面,体育全球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跨越制度与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的过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有冲突也有互补,体育文化是对立统一的,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学习。 
【关键词】全球化  比较与交流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出现,特别是自产生“全球化”一词以来,全球化问题日益受到从经济学家到政治领袖、从经纪商人到普通百姓的广泛关注。更深层的影响是:全球化使民族性及民族认同的主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凸显。全球化在广度、深度、强度、密度四个维度上推进,形成了当代全球化的强势语境。
1.全球化下的体育国际化发展
  体育的全球化有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体育的国际化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地球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终结、文明的冲突一系列热门话题时,体育全球化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也在悄悄进行,体育全球化随着现代体育的蓬勃发展以迅猛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也许正是由于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以及其所遇阻力之小而为人们所关注。
  1.1体育全球化
    现代体育兴起于奥林匹克运动, 体育全球化也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全球化在各个层面和不同形式的渗透,也曾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人们主要是担心其对本国政治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和对本民族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体育在现代全球化进程中,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非难和阻力,相反是得到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主动接受,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不仅在西方国家,在东方国家同样如此。
  1.2体育国际化
  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赞誉的时期,这时期所带来的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不仅构筑了现代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促进了人类精神领域的富有和人们创造力的积极发挥。然而,这一时期也给人类文明留下了多层痛苦的记忆:两次世界大战,大大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文明的冲突”也在肆意地阻碍着东西方文明融合的进程;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耗费越来越多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去弥补。但不管怎样,人类历史总归是要向前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与西方资本一同横行世界的还有西方文化。如果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西方国家制约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那么文化全球化则是为了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精神领域。而体育全球化更多地表现出文化全球化的特征。在体育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弱势文化并没有完全为强势文化所蚕食,反而激发了各弱势文化的崛起。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无疑是体育国际化的一个无可厚非的代表了。
    1.3体育全球化与民族体育
       另一方面,体育全球化也是民族体育融入国际大家庭的过程。国际体育运动事实上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先驱,而且至今仍是全球化实现程度最高的人类活动。之所以能够如此,其根本原因是国际体育运动具有雄厚的民族文化依托。现代奥运会从第1届设立的9个项目到第27届奥运会设立的28个大项、300个小项,就是不断吸收各国、各民族体能文化发明的结果,而且这种吸收仍在继续,民间传统体育的规范性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运动项目,将源源不断地向国际体坛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国际体育运动在保持民族文化多样化基础上的融合与繁荣。在中国,历史发展到近代,传统体育逐渐让位于西方科学体育。但中国传统体育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给了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新的生机。但仅依靠国人的支撑,势必难在国际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雄辩地说明中国体育要发展,必须走“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道路。
 
2.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这是一个涉猎面十分广泛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我们体育实践的奋斗目标。我认为无论是从存在形式、实际作用,还是在发展方向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必须 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这就是我要说的“什么是中国体育”。 
    2.1全面健身,强身健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任何其他集团的利益出发, 这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立足点,是制定一切体育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体育带来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指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邓小平指示:“要把体育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江泽民指 示:“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三代领导核心都明确指出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最高宗 旨和目标。体育为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是“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因为中国共 产党代表的是中国人民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同时,体育的发展是一个社会过程,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它必须在服务于国家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因此,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与国家的中心工作,也是 体育事业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为党为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2.2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
    实行什么方针,不仅关系到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也关系到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 贯彻、执行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以来,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呈高度分化的发展态势。从广义上讲,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但它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把群众体育纳入竞技体育的发展轨道,与把竞技体育纳入群众体育的轨 道,都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它们各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普及与提高的任务。    
3.中西体育之比较
         社会发展决定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一定的体育文化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所以体育文化也必然循着这一历史过程不断产生复杂的演变。在这一长期、艰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模式。随着历史的长期演变,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研究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之是有着冲突与互补的矛盾存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对立统一的。 
3.1 中西体育之冲突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它们是随着历史发展先后出现且并列平等发展的两个文化系统。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两者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和融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扩张,使两种文化开始日益冲突和斗争。由于这两大文化本体及其存在环境的巨大差异,所以它们在交流中的对立是绝对的。具体表现在: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天人合一”、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之中 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西方哲学重外在、分析,重与自然的斗争等观念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观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带有某种经验、直觉、模糊的性质,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科学实验、解剖学、生理学、现代医学等的综合运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节奏、韵律、神韵、内涵、和谐美,重朦胧、抽象、含蓄美,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重阳刚的力量、速度之美,重外在、形体美。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 注重个人修养,形成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的民族内向性格,融进了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的导引养生、武技的发展,然而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超味性方向发展,并使体育形成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视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与暴力。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追求“强与险”,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追求“健与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 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通过让人在肌肉的运动中,在各种力的交汇中去实现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
 3.2 中西体育之互补
由于体育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存在,所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时,势必会互相吸收融合其文化中的精粹部分,这就是文化的不自觉内在的统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势必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西方的竞争观念,自我价值的彰显也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追求。西方一些知识分子也开始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解脱。
 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 如气功、武术、龙舟竞渡、踏青、放风筝、秋千等,开始向西方移植,冲破了西方竞技一统天下的局面。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已深入中国各民族人们的心中,获得大家的喜爱。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为西方所接受,西方竞争观念为东方所认可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含着有关人体科学的丰富内容,如注重身心统一、内外协调、动静结合等许多辩证思想,对指导当今的人类保健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是相吻合的,正被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认可和接受。
  3.3中西体育之矛盾统一体
不同类型和模式的体育文化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发生冲突,因此,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是畅通无阻的,不同性质的体育文化遭遇到一起的时候,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体育文化的变迁。体育文化的冲突是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集团性等多种类型的综合,认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就应在此入手,认识两者是政治经济地理等生存环境差异下的矛盾存在。这种矛盾存在体现了人类体育文化的丰富和世界体育文化的非成熟发展状态。对于两者的这种对立统一,我们应认识其是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由于各层次发展水平不一,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会冲击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激烈而全面的冲突。此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作出全方位的调整才能适应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矛盾冲突。有效利用这两种体育文化的内在统一因素,寻找两者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这将有利于消除或减少两者冲突所产生的负面因素,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善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配置立法的对策探讨.体育与科学,1999(2)
  [2] 刘俊生.中国公务员权利义务比较研究.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8
  [4] 卢晓东.尽快启动“奥运法律行动”.南方周末,2001.5.21
  [5] 于善旭等.中、日体育法规体系比较初探.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2)
[6] 于涛.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1-5.
  [7] 列·巴吗特维也夫,姚颂平译.体育理论与方法.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407.
  [8] 爱德华·W·萨义德,王宇根译.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
  [9] 约翰·费斯克;王晓珏,宋伟杰译.理解大众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19.
  [10] 万俊人.全球化的另一面[J].读书,2000:1-10.
作者简介:云  颖,男,海南省文昌市人,现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副教授,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兼任海南省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主编教材《新编高校体育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等,发表论文多篇。
[上一篇: 外交总长颜惠庆与华盛顿会议 ]    [下一篇: 借鉴“博鳌论坛”,打造滨州“世界智业论坛”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