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誉炜将军书法欣赏:翰墨书香 精忠儒将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6-18

浏览次数: 1915
翰墨书香 精忠儒将
                          ——马誉炜将军书法欣赏
文/ 梁秀泉

作者简介:
    马誉炜,笔名马达。1956 年9月生,1976年2 月入伍,河北省景县人,现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先后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研究生学历。曾任战士、文书、排长,军师团三级政治机关干事、营政教、团政治处主任、大军区政治机关处长、旅政委、边防军分区政委等职。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和西南边境防御作战。先后立过三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磨合人生》、《生命的长度》、《勤思与敏行》和诗集《诗意军旅》等。

 《苍山》

临毛泽东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杜牧诗《山行》
    书法是以曲直结合,短长变化,落墨浓淡,骨肉相称的笔画构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文字审美形象。而我们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是为了获得一种感动,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美的享受。这种感受的前提,就是书法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意境。马将军书法作品的美的特点就是给人们的一种疏朗虚淡之美。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仅会写字不能称其为书法。在马将军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的平正与奇险,对立与和谐,用笔的丰富变化以及字的大小、正邪、穿插、行与行间的疏密等都来得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运用自如。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力以及对书法美学的深刻理解与运用的娴熟。
    书法的表现力,不仅仅着眼于写字的技术能力,更要求书法家有深刻的感悟力,这种感悟力,来源于对传统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否则,书法就难于达到一定的高度,更别说如臻化境。从马将军的书法中我们看得出来,马将军的书法是基于传统书法为根基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源、有根“。反叛了传统书法的现代书法,多为”无源、无根“之作。特别是那些似画非画,似字非字,胡涂乱抹地现代派书作,虽然也可得到部分人一时的赞誉,但它的生命力注定不会长久。一棵无根之树,岂能茂密生长?

《中非友谊》


苏轼诗《题西林壁》

刘禹锡《陋室铭》

    然而,传统书法也有着他自身的缺陷。循规蹈距的传统书法给自己的头上戴了一个紧箍咒,在现代人的眼里它已近僵化,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于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的创新便成了书法家新的追求。他们不再一味的拘禁在天天临帖的羁绊中,不再受着一笔一划传统书法给予的规范束缚,而是把自己的个性张扬在书法创作中,使书法创作显示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天地。我们在马将军的书作中,会清楚的看到他的创新的成就,无论是草书还是行书,字,是规范的,但其“点、横、竖、撇、捺、挑、勾、折“的运用,字的结构的变化,章法的灵活运用则都体现了”有法无法,变在其中“的创新成就。书法之美,还表现在它的“势“上。在这里的”势“并不仅指宏伟而言,一笔横划即使写的如千里阵云,表现的还是一种“稳”势。斜线,表现的是一种“动”势,而竖线则是“升”势。由笔画组成的字,再由整幅字组成的“章”就是一幅字总的“势”。能把一幅字写出“势”来并非易事,他是书法家集阅历、感悟力,功力以及对字与章法的掌控力的综合实力的表现。马将军的“题庐山仙人洞照”大气磅礴,势如千军万马,给人以极强的冲击力。而“中非友谊”则是祥和端庄之美,属于“静”势。无论是静势还是动势,马将军的书作给人总的感觉还是疏朗虚淡之美。

 

[上一篇: 魂牵民生国运 心存社稷冷暖——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飞 ]    [下一篇: 德艺双馨的丹青妙手 财智双全的时代英才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