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的丹青妙手 财智双全的时代英才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6-03

浏览次数: 1740

德艺双馨的丹青妙手 财智双全的时代英才

访十大画虎名家之首李福堂
本刊记者/唐云云
 
《王者风范》

人物简介
  李福堂,字凡夫,号雍城犟牛,祖籍陕西凤翔,现居北京。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陕西文化艺术干校和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上世纪60年代师从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蔡鹤汀、方济众、刘文西等书画名家研习中国画,从事中国画和民间美术研究与创作达五十年。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陕西棉絮书画研究会会长等职。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刊登作品及发表评论文章 300余次。在新加坡、美国夏威夷、德国法兰克福、中国美术馆、台湾等地举办个展 30余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 30余次,出版有《李福堂棉絮画选集》和《李福堂中国画集》一二集。其艺术成就入编《陕西年鉴》、《中国美术家传》、《中国美术史》、《东方之子》、《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少奇百年》、《祖国万岁》等 40多部大型辞书。
  
汲取营养 耳濡目染
  李福堂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凤翔古称雍州,为先秦故都,历代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要地。相传春秋时期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箫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为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凤府三绝,即东湖柳、姑娘手、西凤酒,驰名中外。秦文化、凤文化、民间文化、苏轼文化、凤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饮食文化和读耕文化等八大文化为凤翔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几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凤翔古朴的民风和独具特色、底蕴厚重的民间艺术。李福堂的祖母就是当地一个心灵手巧的农妇,对剪纸、刺绣、泥塑、面花等民间工艺样样精通。每逢祖母做手艺活时,年幼的李福堂就会站在旁边兴致盎然地观看。在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的熏陶之下,李福堂对家乡的皮影、年画等传统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自己的美术爱好和情趣。可以说凤翔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间美术沃土滋养了他,让他在耳濡目染中成长为画虎一代名家。
  
领悟真谛 崭露头角
  大跃进时期,李福堂负责黑板报、宣传画的工作,为他后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后期,李福堂先后就读于陕西省文化艺术干校和陕西美术学院,接受学院派科学造型的严格训练,在书画院校里,他极其勤奋地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科学的绘画方法,使他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陕西省文化艺术干校毕业后,他还从事过舞台美术工作,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继续前行。
  在西安美术学院就读时,李福堂得到石鲁、蔡鹤汀、方济众、刘文西等一批长安画派创始大师的指导,获益匪浅。长安会派坚持“一手向传统,一手向生活”的原则,在创作手法上,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李福堂眼界大开,对于一个有高远追求的青年画家来讲,大师学术上的启发使他的绘画创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之后他的作品更加贴近传统、贴近生活。在长期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李福堂对中国画的理解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渐渐明白了中国画、艺术画的真谛所在。随着认识的转变,他也开始了在中国文化精神导向下的探索之路。再加上工作中的历练使他的艺术成熟飞快。70年代,他的多幅作品已在全国多家杂志、报刊出版发表。当时年仅三十几岁的李福堂,在画坛已经崭露头角。
   
棉絮成画 国际盛赞
  上世纪60年代初,就读于陕西省文化艺术干校的李福堂不甘于单一的艺术学习,想创作出一种独树一帜的艺术门类。当李福堂把目光投向家乡孩子们的穿戴时,虎头花帽、猪头花鞋、莲花围帘等物件让他眼前一亮,这些动人的鞋帽饰物是用纸板上网络状的棉花所制作,再经彩绘而成。李福堂心想,可以用棉絮来作画。经过反复的尝试、操作,李福堂熟练掌握了棉花的脱脂、杀菌、染色、蒸煮、拉撕、捏搓等技术流程,以及随后在画布上画稿、构图、粘贴、装框的工艺。
  就这样,一团本无生命的棉絮,在李福堂的巧手下,竟成了一只只呼之欲出的虎、狮、龙、牛、凤、鹤等动物,精湛的工艺令人叹服。
  因棉絮画有笔墨所不能及的立体浮雕感,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展出时,国外的雕塑家无不为这种中国浮雕式的绘画艺术而吸引,棉絮画也赢得了“东方立体画”的美誉,并于 1997年 5月获得了国家级专利。由此,李福堂开创了集绘画、雕塑为一体的全新画种——棉絮画。


《王者风范》

 形神兼备 气势磅礴
  李福堂笔下的山水画重于用墨,五色交替、玲珑剔透、虚灵绵邈,画境“可游、可居”,一派旷古悠远、雄浑野逸的境界;花鸟画笔恣墨纵、大起大落、写尽风神。尤为称绝的是他的工笔老虎画,可谓不同境界,两重天地。他的工笔老虎画构图严谨、造型精准、用笔工细、技法高超、设色分明、立体感强、气势磅礴。
  自小,家乡凤翔的泥塑虎就在李福堂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福堂爱虎,他用笔墨勾绘了虎,而虎也造就了他,使他更绘出了灵兽虎的精气神。如果说棉絮画让李福堂声名大噪,那工笔老虎画则让他饮誉当代画坛。他所画的虎,形神兼备、和气温顺、威而不怒、吉祥富贵,完全没有“观虎色变”之感。
  2012年 1月 23日,“李福堂虎年虎画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饭店莱佛士船艺术馆举行。展览汇集了 60余幅国画精品,在此期间进行的李福堂学术研讨会上,陈绶祥、刘墨、易凯、王楚光、程刚等多名专家学者,分别从美术史、评论、品读、欣赏等角度解读了李福堂的“虎画”。
  对于李福堂笔下所勾勒出的老虎,著名史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陈绶祥说:“李福堂的虎画内容丰富,宁静却又实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与画家质朴、真诚而又执著的为人相一致。”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王楚光则作出如下评价:“画得好,虎虎生威。既有老百姓欣赏的装饰性,更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性。”
  多年的画虎经历,使李福堂也养就了“虎气”,在艺术道路上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他将中国画、水墨画技法与民间绘画融为一体,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道路。2009年,李福堂荣获“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也得到了“德艺双馨的丹青妙手、财智双全的时代英才”的赞誉。

 
《雄贯神州》  

从艺50载 巡回展览
  李福堂自1958年始学习绘画,1962年工作后开始潜心绘画创作,至2012年已是他从艺的第五十个年头。从2012年年底开始,李福堂策划举办了纪念从艺五十周年书画作品全国巡回活动,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李福堂将巡展的第一站设在自己的家乡——陕西宝鸡。2012年11月22日,“李福堂感恩故土书画作品展”在宝鸡展览馆举办,他精心创作86幅以虎为绘画题材的书画作品在宝鸡展览7天,市民可免费参观,每天接待人数在1-2千左右。
   巡展第二站在甘肃兰州。2012年12月10日,由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画院、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民俗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李福堂“从艺50周年国画作品全国巡展(兰州展)”,在甘肃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的80余幅国画作品,是李福堂近几年来潜心创作的精品,包括气势磅礴的山水宏卷、细腻逼真的工笔猛虎、情境优美的花鸟写意、笔墨丰富的风采雄鹰。展出作品的规模、规格、质量水平都创了历届展览之最,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性的效应。
  2013年,李福堂还计划到山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继续开展书画作品巡展活动,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展现给书画爱好者和普通民众。
多次获奖 享誉画坛
    迄今为止,李福堂有400余幅作品被海内外艺术堂馆、社会知名人士、国家领导人、部队高级首长收藏,1997年5月棉絮画获国家发明专利,2005年李福堂个性化邮票一套16枚在人民大会堂公开发行。2006年7月1日应国务院青藏铁路办公室和铁道部特邀赴拉萨参加青藏铁路通车典礼。2009年9月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我们这一代》百米艺术画长卷新闻发布会。2009年12月被推选为中华十大材智人物。201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施十周年暨首届世界城市论坛大会上被授予“千年文化金奖”。


《正气贯神州》

 

[上一篇: 马誉炜将军书法欣赏:翰墨书香 精忠儒将 ]    [下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市长杨慧 固农业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