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木英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6-03

浏览次数: 1336

父亲的精神遗产

    1941年,胡木英出生于“革命圣地”——延安,这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根据地,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诞生之地。父亲胡乔木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曾称他为“中共中央一支笔”,毛主席也曾说:“有乔木就有饭吃”,她是真真正正的“红色后代”。
    谈起父亲,胡木英回忆说,父亲总趴在办公桌前,写呀、写呀,似乎永无休止的时候,他也总在不停地看书、看报、看杂志、看文件、看稿件......她能观察到父亲是如何工作的,父亲把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胡木英说,父亲对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修改《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写意见,并写了这本书的题记。就连她和亲属踏访鞍湖故土时,乡亲们也说:“ 胡乔木为国家做出过大贡献,我们鞍湖出了这么个伟人,乡亲们一辈子自豪!”
    深受父亲影响,胡木英从小就被灌输了很多党的思想理论,不管是“联合贫苦大众”,“要和贫苦大众打成一片”,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管是继承父亲的伟大事业,继续为党的事业辛勤耕耘,从旅游局,到民航局,再到工商局.....;也不管是珍惜劳动和劳动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她都时刻谨记父亲的谆谆教诲,把党的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把父亲未尽的事业,当成自己毕生最大的事业。
    在胡木英眼里,父亲胡乔木在工作中是一个耿直的人。他不会闲聊天,不会套近乎,不会拉关系;他办事就办事,谈论问题就谈论问题。
    但在生活中,父亲又是非常温情的。父亲的爱,无时无刻不充实在自己生活和成长的各个角落。胡木英回忆说:“小时候,我们从学校回到家里,只要父亲有时间,我们就陪他划船、散步、逛中山公园。那时候还住在中南海。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这两三个小时中,是他不需要考虑公事的时候。父亲不是在考问我们某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就是在答复我们的问题:这是什么花、草、树、鸟,那是哪首古诗里的名句。如果这时的父亲不说话,那就是他在想、在思考。虽然我们就在父亲身旁,却好像不存在一样。”
    邓力群曾说:“乔木确实忧国忧民,忧得很深”,“几十年来,没有看到他放声大笑过”。的确如此,胡木英说:“就是父亲病卧在医院病床的最后日子里,他也还在思考着中国的改革之路问题。父亲一生思考过多少问题,恐怕也是永远无法得到答案的谜了。”

[上一篇: 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厅 ]    [下一篇: 莫言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