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厅

来源: 赤子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3-06-03

浏览次数: 1567
 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 文化大繁荣的推手

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厅巡视员边发吉

本刊记者/刘立云 唐云云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不论是杂技艺术,还是其他艺术种类,我们都要进行尝试性、前瞻性的谋划,要抓住时代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观众喜爱的艺术精品。”                                                                      ——边发吉

本刊记者刘立云与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合影

个人简介
    边发吉,1957年生,河北肃宁人,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河北省文化厅巡视员、中国文联全委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魔术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文化部重点联系的高级专家。
    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省级劳动模范。1999年,被中国文联选入全国百名艺术家之列,多次出任国内外杂技赛场评委会主席和评委。2001年,荣膺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河北文艺最高奖“关汉卿”终身成就奖。他创作、组织、策划、编导的杂技还曾获得法兰西今日青年马戏节第一名、瑞典今日青年国际马戏节第一名,并多次获得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
    此外,他还主编出版了《河北杂技》、《杂技老照片》和《杂技概论》3部专著,特别是《杂技概论》为文化部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填补了国际、国内杂技艺术学科的空白,为我国和世界杂技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边发吉是个有着传统文化烙印的人。他衷爱我国传统文化,,举止十分儒雅。在他的身上,有艺术带来的灵气,有文化带来的厚重,有思考带来的深刻,也有责任带来的担当。初见一眼,就给记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正在接受采访

耳濡目染 与杂技结下不解缘
    边发吉常说一句话:“杂技给予我一切,我热爱我的专业”。
    1957年,边发吉出生在有“杂技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在父亲的京胡声中慢慢长大。由于受环境的熏陶,他自幼喜爱京剧、酷爱诗词杂赋,并能熟练背诵多首古诗词。
    “杂技之乡”的艺术氛围,让边发吉耳濡目染,对杂技十分迷恋。1970年,他进入肃宁县杂技团后,以学习音乐为主,兼学杂技。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他开始尝试搞创作。后来,他先后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在名师的指导下,专门学习音乐6年。
    1989年,他开始担任河北省杂技团团长。边发吉率领剧团多次出国演出,并担任国际评委,足迹遍及60多个国家。每到一处,他不仅观摩杂技,还徜徉在歌剧、音乐剧、舞剧、话剧等舞台演出中,熟悉了很多国家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地域文化和艺术理念。
    90年代,他专程到美国学习舞台调度、灯光、舞美等。此后,他又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3年的时光里,他系统地学习了中西方艺术学、美学和哲学,多年的艺术实践也因此有了理性的飞升。
    30多年来,边发吉对杂技艺术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在他与周大明合著的《杂技概论》中得到充分体现。这部凝聚了著者多年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杂技概论》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杂技艺术的理论空白,堪称杂技艺术史上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
视野开阔 赋予传统杂技新内涵
    作为一名涉猎多种艺术门类的实践家和理论家,边发吉对当代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目前任何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艺术形态和审美价值的多元性、非中心性,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互渗,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已经构成并将继续成为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主要特征。
    因此,对边发吉来讲,艺术及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是他思考和检验一切艺术问题的出发点。每次外出讲学,他都会激情澎湃地对学生说:“正如汉赋之后出现唐诗、唐诗之后出现宋词、宋词之后出现元曲一样,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要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而这一伟大的艺术也必然要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时代精神,并将其精华呈现于这个时代的舞台上。”
    在他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他始终以一种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将一定的艺术理论和舞台手段与自己所要表现的艺术主题和审美理想、当下中国受众的审美情趣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结合起来,使之构成一种新的时代话语和艺术话语。
    边发吉策划并导演了《玄光》、《中华魂》、《天缘》、《梦幻西游》等多部大型杂技剧,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他的创作理念和艺术特征。在《梦幻西游》中,他以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为素材,从中抽象出几个人物符号,运用杂技艺术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等思想理念。而所有的表演皆是以杂技技巧为核心,兼容了假定、虚拟和大写意的手法以及舞蹈、音乐、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给观众无限的遐想。更为重要的是,杂技技巧的选择较为完美地契合了每一环节的规定性情景,情景流动中隐含的故事情节也在观众的想象中呈现出整个剧目的艺术主题,使整场演出看起来既自由灵动、高潮迭起,又浑然天成、和谐统一。
     现如今,杂技这种简单的传统艺术经过精心制作、高超配制以及现代化方式打造后,成为受人欢迎的高雅艺术。这其中的品格转换凝聚着众多杂技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而边发吉在当代艺术界的贡献正在于此。他不仅赋予传统杂技艺术“叙事”的功能,将杂技的表现形式糅入丰厚的文化内涵,扩大了杂技艺术的包容力和表现力,而且,在实践中他立足于杂技艺术的本体语言,同时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富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意味的新型综合艺术模式。
    除杂技以外,边发吉还在大型综艺晚会以及戏剧领域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如河北梆子《长剑歌》在结构的整体把握上张合有度,表现手法千变万化。他要求音乐和唱腔设计在不脱离河北梆子本体语汇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民族及通俗音乐的特色,这样就极大地扩展了河北梆子音乐的表现力。
    在河北情景民歌演唱会《燕赵情》中的《小白菜》一场,舞台上出现了3个空间:作为叙述者歌唱演员的现实空间、抒情主人公小白菜的理想空间和小白菜思念母亲而幻化出来的幻想空间。叙述者动情的演唱、小白菜手持蜡烛对夜空长久的凝望、母亲以舞蹈语汇表现对女儿肝肠寸断般的思念之情,使3个空间随着故事的演进和情感的流淌,自由流转、超越时空、超越生死,共同诉说着彼此的牵挂与关爱。边发吉所采用的这种多点式、时空自由流转以及虚实相间的舞台叙事手法,真正呈现出“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至爱真情。
    在大型综艺晚会《英雄河北》中,边发吉更是将自己的舞台艺术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大气、恢弘又富于变化的舞美设计,或雄浑或高亢的舞台音乐,庞大、规整的演出阵容,灯光、音响、色彩等快速撞击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
博采众长 作品彰显审美功效
    边发吉深邃、审慎的艺术理念和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胆识和魄力,不仅得益于他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对时代敏锐的感受力,同时也得益于他对中西方美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清醒觉识。正如他的“杂交”艺术一样,他的艺术理论和舞台实践从根本上讲是在对中西方美学和文化“取其精华、除其糟粕、交互融合、杂糅共生”的基础上形成和运用的。不管哪一门类的艺术,边发吉进行创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彰显一种积极向上的艺术品格和愉悦心性的审美功效。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更加昭示出他的拳拳之心和浓浓情感。这样一位受西方艺术观念熏染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艺术家,骨子里眷恋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精神价值系统,这种眷恋无时无刻不渗透在他的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百姓认可 用作品把握话语权
    在边发吉看来,世界上有两件难事:一是把你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子,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你的口袋。大众化是目标、分众化是手段,一个没有文化含量的演出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现代和后现代交叉的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是垂直根状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向单一,符号是文字,话语权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于是在这一时期,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层出不穷。当一个时代不能包容另一个时代,并且出现反叛的时候,就有了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不是垂直的,而是平面的;传播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交流的;科技体征不是印刷术,而是电子媒介;符号不是文字,而是图像;话语权不在知识分子手里,而在受众手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艺术的话语权掌握在老百姓手里,得不到老百姓认可的作品称不上好作品,不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市场规律的艺术家也不配称做艺术家。因此,不管进行怎样的艺术创作,边发吉都将百姓的认可视为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用实实在在的作品去把握艺术创作的话语权。而且在这一方面上,他无疑也是成功的。
寓教于乐 弘扬核心价值观
    2010年,边发吉不分昼夜地忙于河北省政府《西柏坡红色经典文化产业园》项目。这个在西柏坡打造的红色经典文化产业项目,综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把党史、军史的重大历史事件重新呈现,向七一党的生日献礼。
    在他眼里,符合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才是最大的主旋律。他认为,主旋律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只有符合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才是最大的主旋律,而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口号的层面上。美国很多文化艺术作品从不喊主旋律,但是到处有美国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就是核心价值观,就是它最大的主旋律。
    “现在人民、老百姓、观众往往是引领艺术往前发展的,所以说我们文艺工作者只是给大家带来精神食粮。这种精神食粮,过去传播方向是单一的,现在是交流的,老百姓要喜欢你、高兴看你表演,而不是‘硬灌’。所以我不太赞同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去教育别人,而是要去‘寓教于乐’。 ”
“不要面子” 助推文化大繁荣
     对于如何促进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问题,边发吉认为要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两方面入手。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边发吉认为,把先人留下的文化资源保护起来、并使之流传下去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了民族的文化脉络不断流。因为文化的传承关乎精神的传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比过去多许多倍,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十二五”规划,将对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边发吉说:“文化艺术具有多种功能,但一定要关注其文化、产品等特殊商品属性。我国的经济正经历转型期,转型之后的经济应该更具文化性、科技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文化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文化产业和社会资本、金融流通领域相融合,才能做大做强,并成为真正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经济转型后不能轻文化重经济,更不能搞文化面子工程,要踏踏实实。因为文化需要长期积淀,非一朝一夕即可造。
文化先行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常说文化要走出去。这个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不是唱唱歌、跳跳舞、演个杂技就是文化走出去了。目前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是一艘航空母舰,而我们的文化有时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舞台表演艺术,还只是一艘小船,出去跟美国撞,可能会撞得体无完肤。所以我们要有过程,要去发展文化产业,培植好才能放心让它走出去。文化走出去,首先是核心价值观走出去,这是文化最大的走出去,最后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即儒释道三位一体,是我们骨子里传承的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民族核心价值观。当我们民族的文化思想、核心价值观,真正以艺术形式走出去了,国家就真正强大了,文化也就真正走出去了。”

中国文联副主席边发吉正在接受采访

杜绝同质 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边发吉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责任。从事文化工作40余年,让他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有不少关于文化领域的建议和提案。
    “我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必须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边发吉说,“各地‘跟风’建设主题公园,低层次、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各处纷纷打造山水实景演出,但能挣钱的没几个;近些年投巨资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基地泛滥成灾,但往往收益甚微。浮躁的背后,是有限资源的严重浪费!”
    在实际工作中,边发吉体会到:发展文化产业,既要有宏观的科学决策,更要有微观的科学谋划。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比如沧州是武术文化之乡,承德有避暑山庄,秦皇岛有明长城等,各有各的地方特色,各有各的魅力,关键是如何利用好、开发好。”
    一个国家、地域或城市,如果想飞得更高远,树立品牌、光大形象、散发影响,只有依靠文化才能将其更好地彰显出来。如今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搞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要宣传一座城市,就必须要找到这座城市的灵魂和文化底蕴所在。必须首先把城市的定位找准,之后再去扩大宣传,城市才能很快发展起来。各地在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找准要点,以富有文化底蕴和灵魂的宣传模式来做,这座城市很可能一下子就会“飞腾”起来。
    边发吉最喜欢中国一句古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衷爱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用作品去宣传和展示传统文化;他勤学苦读,让艺术在实践中得以理性飞升;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将传统杂技与其他姊妹艺术融为一体;他勇于创新,不断赋予传统杂技新内涵;他忠于使命,为国家的大政方针献言献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是当之无愧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文化大繁荣的推手”!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市长杨慧 固农业 ]    [下一篇: 胡木英 ]

相关链接